第一节 植被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2022·河南新乡期末]2022年春节,广州市一中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出发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据此完成1~3题。
1.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 )
A.各月都有花开 B.乔木多革质叶片
C.春季萌发,秋季落叶 D.树叶呈针状
3.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水分 D.热量
[2022·河北唐山期末]下图所示板状根现象常见的植被分布区,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 )
A.常绿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5.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的植被分布区( )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C.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D.终年温和,气候湿润
[2022·山西运城期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下左图为我国内蒙古草原景观,下右图为东非高原草原景观。读图,完成6~7题。
6.两地均为草原景观,说明两地( )
A.光照相当 B.气温相当
C.水分相当 D.蒸发量相当
7.右图的草原高度高于左图,原因是该地( )
A.太阳辐射更强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土壤更肥沃 D.植被保护更好
[2022·广东佛山期末]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8~9题。
8.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9.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 ②气温低 ③湿度大 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2·山西名校期末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探险者在其非洲游记中对图1中甲地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这位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图2),对其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叶面暗绿色发亮……”
(1)甲地的森林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概括该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
(2)乙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说出该类植被景观的季节变化特点。
(3)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2022·河北保定期末]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 200~4 500 m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下图为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读图,完成1~2题。
1.暗紫贝母( )
A.无法适应恶劣气候 B.多位于高寒草甸
C.茎叶储水能力强 D.属于四季常绿植被
2.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气温
C.光照 D.土壤
[2022·山东德州期末]盐角草(如图)是世界上最耐盐的植物之一,植株高度大多在30~40 cm,叶子高度退化呈鳞片状,肉质化的茎表皮富含蜡质,气孔小而下陷,茎中含有特殊的储水细胞,能够储存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江苏盐城的广阔滩涂上分布有大量的盐角草。据此完成3~4题。
3.盐城盐角草( )
①叶子高度退化,生长在干旱地区 ②茎的表皮富含蜡质减少水分蒸腾 ③植株高度小适应水热条件不足 ④储水细胞储存盐分适应滩涂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盐城滩涂上的盐角草是当地重要的抗盐先锋,当地土壤中盐分主要来源是( )
A.成土母质 B.海水
C.大气 D.生物残体
[2022·山东临沂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据此完成5~6题。
5.某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树干低、矮、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
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
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
6.影响武夷山相同植被带在东、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22·广东惠州期末]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9.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
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
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
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
10.[2022·福建泉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仙女木是一种常绿矮小亚灌木,茎丛生,植株聚拢于地表,是蛰伏生长型植物;叶革质,呈椭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有白色绒毛;仙女木花会随太阳转动方向,传播种子时会打开蓬松的“降落伞”,借风飞到各地。仙女木是典型的高纬地区植物,然而,科学家在北美和欧洲的较低纬地区发现了含有仙女木的土壤层。人们用“新仙女木事件”来代表末次冰河时代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图1示意散开生长型植物与蛰伏生长型植物的植株内外气温比较,图2示意仙女木花。
图1
图2
(1)根据材料推测仙女木生长环境的特点。
(2)分别说明仙女木获得与保存热量的方式。
(3)科学家推测彗星突然撞击地球是引发“新仙女木事件”的主要原因。从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彗星撞击地球对该时期地球气温变化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植被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广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常见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第2题,北京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特征是春季萌发,秋季落叶。第3题,“出发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是因为广州和北京纬度不同,热量条件不一样,因此,两地景观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4~5.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该区域板状根现象多,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气候类型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降水丰沛。
6~7.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信息可知,两地水分条件差异小,都适合草类生长,故土壤水分相当。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右图为东非高原草原景观,由于光照充足,温度高,雨季降水较多,导致草类生长较快,草原高度高。
8~9.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植物表面覆盖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植物叶片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第9题,由材料信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缓慢,②正确。由“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可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强,减少水分蒸发,③④错误。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是为了适应高山地区多大风的条件,增强抗风能力,①正确。
10.答案:(1)热带雨林 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常年呈深绿色,没有明显季相变化;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2)热带草原(或草原) 湿季,草木葱绿;旱季,草木枯黄。
(3)当地降水较少,干季尤其少,猴面包树树干粗大,便于储水耐旱;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猴面包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
解析:(1)由甲所在图中的位置及材料中信息可以确定该处是热带雨林气候,这名探险者在甲地看到的森林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森林的主要特征由所学知识可知。(2)由乙所在的位置及材料中信息“我到这里时,正是这里的湿季,草木茂盛、葱绿,到处生机勃勃”可以确定,该处是热带草原气候,典型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湿季,草木茂盛;干季,草木枯黄。(3)猴面包树生长在乙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其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当地降水较少,干季尤其少,粗大的树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树叶少而小,是为了减少蒸发,都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暗紫贝母位于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高寒,说明其可以适应恶劣气候,A错误;该地区海拔高,多为高寒草甸,B正确;该地区水汽相对充足,并不需要茎叶大量储水,C错误;草甸植被属于一年生草本,不是四季常绿植被,D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海拔越高,气孔密度越大,最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相同的植被在高海拔地区需要更多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4.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城盐角草分布于江苏盐城,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气候湿润,①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叶子高度退化呈鳞片状,肉质化的茎表皮富含蜡质”可知,茎的表皮富含蜡质,可以减少水分蒸腾,②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③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茎中含有特殊的储水细胞,能够储存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可知,盐角草生活在滩涂上,储水细胞储存盐分适应滩涂环境,④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角草生长在沿海滩涂上,盐分主要来自海水。
5~6.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矮林分布海拔较高,可推测其生长环境气温较低;矮林树干多分枝,说明其生长环境水分条件较好,较湿润;矮林树干、低矮弯曲,可推测其生长环境多风。第6题,由图可知,相同的植被带,在东坡分布的上限更高,说明东坡水热条件更好,C、D错误;东、西坡纬度相当,热量差异较小,但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多,水分条件更好,A错误、B正确。
7~9.答案:7.D 8.C 9.D
解析:第7题,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第8题,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风力较小,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第9题,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随着沙堆的升高,植被根系获得土壤水分减少,植被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其阻风挡沙能力受到影响而不再发展。
10.答案:(1)寒冷、干燥、风大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苔原地带。
(2)获得热量的方式:花冠向阳,增加光照时长,获取更多的热量。
保存热量的方式:生长绒毛、革质叶片的特征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蛰伏生长型植物可以减少植物植株内的温度流失。
(3)彗星撞击地球形成了大量的灰尘,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使地球气温迅速降低。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仙女木是一种常绿矮小亚灌木,茎丛生,植株聚拢于地表,是蛰伏生长型植物,说明该植物相对矮小,且集聚性强,表现为生长在寒冷、风大地区的苔原植被,且叶革质,呈椭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有白色绒毛,且仙女木花会随太阳转动方向,说明该植物耐旱、喜光。因此总的来说,该植被应为寒冷、干燥、风大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苔原地带的典型植被。(2)根据材料可知,仙女木花会随太阳转动方向,因此可知,获得热量的方式是通过花冠不断向阳而生,从而增加光照时长,获取更多的热量。植物的绒毛和革质叶片均具有保温的作用,且由图可知,蛰伏生长型植物保存的热量更多。(3)“新仙女木事件”代表末次冰河时代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而彗星撞击地球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使大气中的杂质增多,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