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下图是大气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光谱图(图1)和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图2)。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属于固体恒星
B.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表面的核聚变反应
C.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D.太阳表面温度约6 000 ℃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上图中的( )
A.甲波段①区 B.乙波段②区
C.丙波段②区 D.丁波段③区
3.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各项与太阳辐射能有关或能量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植物生长 ②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③地热和温泉
④火山喷发 ⑤风力 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⑦水力发电
A.①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⑥⑦
光伏扶贫是指发挥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图1为光伏发电的景观图,图2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光伏扶贫项目选址影响最大的是( )
A.植被条件 B.水文条件
C.气候条件 D.土壤条件
5.下列地区,光伏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三角洲 D.青藏高原
2021年11月,科幻电影《芬奇》在美国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当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下图为太阳活动极大和极小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左图为“太阳脾气”爆发的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太阳的(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7.对于太阳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大期手机信号易中断
B.极大期地球磁场易受干扰
C.极小期太阳辐射减弱
D.极小期全球洪涝灾害多发
中国国家天文台网站每日发布太阳活动的监测及预报。下表为2021年11月19日~21日太阳活动监测情况。据此完成8~9题。
耀 斑 地磁 活动 日冕物 质抛射 黑子相 对数 新生黑 子群数
11月 19日 无 平静 无 20 0
11月 20日 无 平静 无 20 0
11月 21日 无 平静 无 30 0
8.表中对太阳活动的各监测项目,属于直接针对太阳的有( )
①耀斑 ②地磁活动 ③日冕物质抛射④黑子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结合三日太阳活动监测情况可推测,此时太阳活动( )
A.处于平静期 B.处于活跃期
C.达到高峰值 D.开始减弱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2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1)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2)图2中①②③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填数码),其周期约为________年。
(3)简述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对宇航器的不利影响。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1~2题。
①短波收 听指数 ②信鸽飞 行指数 ③空气质 量指数 ④极光 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 程度(适宜 不适宜) 影响信鸽 飞行程度 (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 范围(小大)
1.材料中反映出(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日冕层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目前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2.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到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再利用罐中热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新疆哈密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北京相比,哈密(93°E,42°N)太阳能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②地势较高,大气削弱作用弱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此光热发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极光被视为自然界最漂亮的奇观之一,美国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北部地区是世界上欣赏极光的最佳地区之一。下图是该地区2020年某两日的极光带(图中阴影部分)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极光大爆发期间,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洪涝灾害多发 B.全球农业歉收
C.形成寒冬天气 D.干扰短波通讯
6.导致图示两日极光带宽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太阳活动
C.太阳高度 D.天气状况
读图,完成7~8题。
7.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 )
A.地势高,大气稀薄
B.海拔高,多冰雪
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D.气候干旱,光照强
8.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 )
A.较高 太阳辐射强
B.较高 距离太阳近
C.较低 大气保温作用弱
D.较低 冰雪融化吸热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市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左图)通过在屋顶铺设“硅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下面右图为我国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
(1)指出上海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劣势。
(2)由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可知,第25个太阳高峰预估年可能是________年。
(3)太阳黑子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太阳风暴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影响,试列举与之有关的现象。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是在总辐射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在年有效日照天数上都在减少,尤其近年来减少趋势明显。在减少幅度和影响因素上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如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
(1)描述图中曲线L东段和西段走向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简述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的主要原因。
(3)推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近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C 2.B 3.A
解析:第1题,太阳属于气体恒星,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 000 K。第2题,甲波段①区为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线,所占能量较少,A错误;乙波段②区为波长为0.4~0.76微米的可见光区,约集中了太阳辐射的一半能量,B正确;丙波段是波长大于0.76微米的红外区,在③区,C错误;丁波段是波长大于10微米的红外区,位于③区,所占辐射能量少,D错误。第3题,植物生长靠光合作用,而阳光是光合作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①正确;喜马拉雅山隆起的原因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挤压,与太阳能没关系,②错误;地热和温泉的能量来源于地球自身蓄积热能,③错误;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④错误;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分布不均),⑤正确;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而形成,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⑥正确;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地球上大气、水等物质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⑦正确。
4~5.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光伏扶贫主要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而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受天气阴晴等气候条件的影响。第5题,读图2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光伏发电效果最好。
6~7.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读左图知,类似弧状的太阳火焰叫日珥,它和耀斑一起出现在太阳外部的色球层。第7题,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剧烈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而手机信号不属于短波;极大期时,地球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洪涝、干旱灾害会明显增加;太阳辐射强弱与太阳活动无关。
8~9.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包括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风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就是日冕物质高速抛射的结果,因此对太阳活动的各监测项目包括①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黑子数。因此C正确;而②地磁活动是指地球磁场的变动,会受太阳活动影响,研究它不是直接针对太阳,因此A、B、D错误。第9题,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从表中观测耀斑、新生黑子群数、日冕物质抛射都没有增加,可以判断太阳活动处于相对平静期。
10.答案:(1)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有效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2)日冕 色球 光球 ③ ② 11
(3)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宇航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使宇航器的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解析:第(1)题,据图1可知,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迅速的降低;而有效总辐射量受晴天、降水的天气现象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第(2)题,图2中,①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面,是日冕层,②处于中间是色球层,③处于最里面是光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的③光球层和②色球层,它们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周期约为11年。第(3)题,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宇航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宇航器的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两次黑子数月均预测的最大值分别为2014年和2025年,间隔约11年,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A错;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错;目前为2022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C错;2025年前后黑子数量达最大值,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对。第2题,太阳活动高峰值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使短波收听指数增大,①正确;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影响信鸽飞行程度增大,②正确;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极光指数增大,④正确;太阳活动对污染没有影响,空气质量指数不受影响,③错。
3~4.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哈密纬度42°N,北京纬度39°56′N,因此哈密纬度高,①错;哈密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北京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因此哈密地势较高,大气削弱作用弱,②对;哈密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③对;沙漠广布,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与地面辐射无关,④错。第4题,定日镜会遮挡部分太阳辐射,会降低该区域地表温度,A错;光热发电站是利用太阳辐射,不会干扰电子导航,也不会提高作物产量,B、D错;罐中热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会误伤途经飞鸟,C对。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极光大爆发期间,说明太阳活动强烈,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异常,有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有的区域发生干旱。对于农作物同样,有的地区丰收,有的区域歉收。太阳活动强烈,耀斑爆发,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第6题,极光出现于地球的高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带的范围大小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关系密切。
7~8.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N位于青藏高原地区。N地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所以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第8题,根据所学可知,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所以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较低,排除A、B。N地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更低,C正确。冰雪融化吸热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比较小,D错误。
9.答案:(1)上海阴雨天气较多,太阳能发电总量较小;天气状况多变,太阳能发电不稳定等。
(2)2022
(3)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全球定位导航产生误差或失灵,产生“磁暴”现象;卫星电视节目传输中断;地球上部分地区气候异常;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等。
解析:第(1)题,上海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劣势,主要从上海的气候和天气角度分析。第(2)题,由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可知,此周期的太阳高峰年是2000年,根据太阳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可推算出第25周期的太阳高峰年是2022年。第(3)题,太阳黑子、太阳风暴都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耀斑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导致中断卫星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并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全球定位导航;黑子可以使地球上部分地区气候异常;太阳风使大气电离,在两极地区(高纬度)产生极光现象等。
10.答案:(1)东段呈东西走向,受纬度的影响;西段呈南北走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气污染严重,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西部地区近年来云雨天气增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解析:第(1)题,图中曲线L东部和西部走向明显不同,东部大致呈东西走向,说明东部的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同一纬度地区差异不大,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西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其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同一纬度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是该区域靠近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第(2)题,读图,甲纬度较乙更低,其太阳高度角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其次,甲位于青藏高原(阿里高原,俗称“高原中的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3)题,注意材料信息“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类活动强,排放的废弃物更多,大气污染更为严重,雾霾天气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主要受自然原因的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纬度、海拔等变化不大,推测可能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增多,云雨天气的云层更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