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通过识读地图及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找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地理方位、典型战役;通过表格对比,分析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课本、参与历史情境、小组讨论,分析各国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重点)(历史解释)
3、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所学,评价商鞅变法,探究商鞅变法的启示。(难点)(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4、通过阅读课本,说出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家国情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一变”列国纷争——战国七雄(学习目标1)
“二变”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学习目标2、3)
“三变”兴修水利——都江堰(学习目标4)
主要内容
任务一:通过识读地图及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找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地理方位、典型战役(学习目标1)
战国七雄
名称、 方位
形成过程
著名战役
“一变”列国纷争 -- 战国七雄
春秋列国形势图
齐
燕
秦
楚
战国列国形势图
齐
楚
燕
秦
赵
魏
韩
赵
魏
韩
齐
田 氏 代 齐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三 家 分 晋
晋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交战区域 城濮城郊 以长平为中心包括上党等地区涉及数十个城市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任务二:通过阅读史料,表格对比,分析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学习目标1)
材料一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材料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材料三: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就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当时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1)影响: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2)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诸侯并立
七雄
一雄
秦国一国独大
我是一个奴隶主,授封300亩。
役使奴隶500个, 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大量开垦私田
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虽然我也杀了几个,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
封建的剥削方式
奴隶主
奴隶
出租土地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变法
“二变”变法革新 -- 商鞅变法
奴隶
社会
奴隶主
奴隶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开垦出大量私田
地主
农民
封建
社会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来自政治上的保障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变法
任务三:通过阅读课本P35-36、参与历史情境、小组讨论,分析各国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学习目标2)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时间
支持者
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影响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政治
经济
军事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军队战斗力提高
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国富
兵强
变法影响:①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②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经济发展
有利于高效行政
我的私田合法了,土地还可以自由买卖了,我又有机会大赚一笔了。哪天,我要是在战场上立了功,没准儿还能加官进爵呢!
摆脱了奴隶身份,我可要努力多干些活,这样就可以不用被官府征去服徭役了。还可以上阵杀敌,升官发财呢!
简直没王法了,世道变了,世世代代的贵族身份到我这就结束了?要我去打仗?这个商鞅,哼!咱们走着瞧!
以前一直都得不到升迁,现在只要我在前线立下战功,也能升官,有爵位,有田宅,也是贵族了,我要更加奋勇杀敌!
合作探究
动
脑
筋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地主
平民
贵族
士兵
历史小方法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
任务四: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所学,评价商鞅变法,探究商鞅变法的启示。(学习目标3)
旧贵族
改革派
商鞅舌战群臣图
百姓
立木为信
商鞅
秦孝公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6.成功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②措施行之有效
③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④国君支持,百姓欢迎
⑤商鞅个人的杰出才能
通过左图及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变法带来的启示?
1.改革创新,善用人才,国家才能强盛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3.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才能成功
任务五:通过阅读课本,说出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目标4)
都江堰
修建时间
修建者
国家
修建地点
构成
功能
影响
公元前256年
李冰
秦国
成都平原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防洪、灌溉、水运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变”兴修水利 -- 都江堰
中考体验
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
2.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 )
A. 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3.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 D注重兴修水利
4.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度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B
D
C
A
能力提升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 ——《战国策· 秦策一》
请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 倾邻国而雄诸侯。
——《战国策· 秦策一》
请问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用材料中一句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①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②历史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