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明确人口迁移的判断及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前言
自然变化
机械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迁移
01
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是否跨越国界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1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
图中A、B、C代表同一国家内部三个不同地区;D代表另一个国家。
据此判断: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不属于迁移的:
A1→B1、C1→A2
A1→A2、C1→C2
B1→D
人口流动概念: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现象。
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政策、经济差别等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人口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居住地发生暂时改变
短期的工作、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 世纪 60 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来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入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探究
情境
①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 世纪 60 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
②经纬的奶奶原来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③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入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④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人类社会早期→古代农业社会→15世纪至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原因:人类为满足生存需求。
特点:人口迁移规模小,频次高(经常迁移)
原因:土地开垦以及逃避自然灾害、饥荒、战乱等。
特点:人口迁移以集团性迁移和大批迁移为主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人口迁移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以经济性为主,以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为辅。
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自主探究:不同阶段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段 古代农业社会 15-19世纪 二战后
流向
特点
原因
自然环境优越、食物充足之地
集团性或大批迁移
满足生存所需
“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以国际人口迁移为主
①地理大发现
②新航线的开辟
③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发展中→发达
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迁移,迁移形式多样化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国内人口迁移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走西口”
“闯关东”
“下江南”
“走南洋”
“雁南飞”
……
时 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 向
古代
当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自主探究: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②农业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频发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大批迁移为主
有计划、有组织
规模庞大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②由沿海迁往内陆
①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知识拓展:“民工潮”
项 目 内 容
流动规模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河南、四川、广西、安徽等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类型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知识拓展:“外籍劳工”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居全球之冠,占世界总储量的1/5。
2016年,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
0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
推力因素
(排斥力)
拉力因素
(吸引力)
消极因素
促使移民离开
积极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枣庄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明朝,随着运河通航,台儿庄商贾云集,很快发展成为5万人口的繁荣古城。清光绪八九年间,煤矿业得到大力发展,中兴煤矿工人3000余人,除当地农民外,其余来自上海、广东和莱芜、新泰等地。
建国之后,1956年党和政府开始动员人多地少的山区和水库库区、运河、伊家河两岸的农民向黑龙江省的富裕县等地迁移。1958年大炼钢铁,开挖露天煤矿,筹建峄山钢铁厂,从上海和本省的菏泽,济宁等地先后调入干部、职工和民工14.7万余人。
1985年,全市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同胞有1477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华侨及港澳同胞多从事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职业。
阅读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枣庄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交通
资源开发
政策、土地
政策
经济
人口迁移受到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如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
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
如早期的逐水而居
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
如克拉玛依、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条件
、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壮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人口迁移受到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因素的影响。
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03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自主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不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加;
②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加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闯关东”与“雁南飞”
1.读图1一2一4,指出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路径。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闯关东”主要路径:从山东、河北前往东北地区。
(1)经济因素:
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加剧。
(2) 自然灾害因素:
农业欠收,导致饥荒加剧,导致山东等地的农民纷纷迁出。
(3)政策因素:
清朝时期东北地区多为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
(4)社会因素: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等地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导致大量人口迁移到东北地区
“闯关东”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闯关东”与“雁南飞”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经济因素,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
二是东北地区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等意识和乡情、亲情的吸引。
总结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影响
概念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
生态环境
距离因素
收入因素
……
对迁入地
对迁出地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课堂练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4题。
1.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和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⑥
2. 近些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3. 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⑥
4. 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2019年春运从1月21日到3月1日,共计40天。据此,回答5~6题。
5. 春运所带来的旅客流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C. 省际人口迁移 D. 人口流动
6. 关于近几年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B. 扩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读我国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回答(1)~(2)题。
(1)图中流动人口两大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
①务工经商 ②拆迁搬家
③家属随迁 ④学习培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布局 B.人口密度
C.生态环境 D.耕地面积
课后练习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
课后练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课后练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