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6分)
据统计,“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 )
A. 改革开放的有效推进 B.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C. 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
A. 古代希腊文明源自于西亚 B. 西亚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祥地
C. 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D.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会研究,反复做有关人的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最终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作战。这反映出( )
A. 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略显仓促 B. 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根本转变
C. 中国作为大国担当的道义力量 D. 社会舆论对与美作战犹豫不决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提出召集社会各界人士讨论政治协商会议事宜,组建联合政府。该文件( )
A. 加快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 B. 宣传了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
C. 实现了亿万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解放 D. 传播了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阅墙外御其侮”;一二 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 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 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 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曰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刻画了二十四位女性形象。如表为其中部分代表,据此可知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部分女性形象
女子周氏的丈夫去世了,“妇兄弟欲迎妹还”,周氏“终不肯归”,曰:
“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说:王家见谢安、谢万到家里来,
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地招待他们。“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其和郝氏是姑婢,两个人既亲密
又互相敬重,不因为门第高低欺压对方或妄自菲薄。
A. 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 人们崇尚率真注重自我
C.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束缚
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拉什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地理、气象、造船、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 )
A. 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 B. 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C. 旨在发展本国的海事教育 D. 推动了葡萄牙的社会变革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
A. 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 B. 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 D. 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18世纪的欧洲,最畅销的小说是卢梭的《新爱洛漪丝》、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札》和伏尔泰的《老实人》等。这些哲人小说大受欢迎是因为( )
A. 关注焦点由神转向人,从实际出发,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 提倡追求自由、享受现实生活,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C. 借助于通俗的文学形式,提出改造社会以保证人权的方案
D. 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自我,反传统和理性
1939年9月17日,当波兰濒临败亡之际,苏联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对苏联构成了威胁。9~10月,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力。苏联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 趁机瓜分波兰西面的领土 B. 建立波罗的海的军事霸权
C. 防止德国法西斯战火东延 D. 加强与东南欧的政治联系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
B. 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 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署的怂恿
D. 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和平与发展被所有国家认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
C. 坚持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D. 国际秩序和体系未能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据腾讯 2018 年 4 月 9 日消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沃兹尼亚克表示,由于担心与社交媒体巨头 Facebook 分享的个人信息无法受到安全保障,他正退出 Facebook.此前,花花公子网站也于当地时间周二发 布消息,宣布退出 Facebook.这反映了互联网( )
A. 对人们的生活没有积极意义 B. 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C. 以经营社交软件为主要内容 D. 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 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
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20世纪初负产阶级革命派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最强音-它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其意义在于( )
A. 唤醒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 B. 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 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
美国科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美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4.0计划、中国智造2025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
A. 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B. 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
C. 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 D. 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下列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事件发生在“全面抗战”阶段的是
A. 组织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 B.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团结抗战
C. 积极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 B. 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 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16世纪以后 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后 面对殖民侵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后 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 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 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以来,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 1986年乌拉圭回合开始,多边贸易谈判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转向区域自由贸易协定。199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增多,截至2014年6月,在全部已知WTO的585个区域贸易协定中,379个已经处于实施阶段。除蒙古国外,全部WTO成员至少参加了一个以上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全球有35%的货物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1990年则仅为18%,主要经济体如欧盟2009年有44.6%的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同一时期美国为41.6%。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与WTO并驾齐驱的国际贸易机制。
——摘编自沈铭辉《自由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材料二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上述协议中国都未参与。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新背景下全球贸易竞争的主动应对,是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的明智选择。建立上海自贸区,类似当年加入WTO,也就是用“开放促改革”。形成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
——摘编自《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与战略意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加快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加快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变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郑州(今浙江宁波)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内容并指出其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作用。
答案
1.A 2.D 3.C 4.B 5.B 6.D 7.B 8.B 9.D 10.C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C 18.A 19.A 20.C 21.A 22.B 23.D
24.(1)学派:①法家 ②儒家 ③道家。
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代表人物及观点:地中海文明——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南亚文明——释迦牟尼。共同探究的问题: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人物,问题)
(3)主要途径:战争(或殖民扩张);人口迁徒;商业贸易;民族交融。(任答三点) 认识: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任选两点,其他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5.(1)背景: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填补多边贸易体制的空白;区域经济合作见效快,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多边贸易谈判难度不断加大;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展趋势加快;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应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国内改革“倒逼”机制的形成;探索了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利于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东部地区的持续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26. (1)表现:一方面,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与西方列强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开启现代化,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
(2)简评:近代化的尝试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落后的社会制度;其力主恢复传统秩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专制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故而也就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治中兴”。
27.(1)特点:因地制宜,重视水利;整顿吏制,奖惩分明;重视教育与医学;造福百姓;
(2)影响: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