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同步练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一、填空题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______________——上片——______________——观察。
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还仿制出一种“______________”,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3.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分别标有5×、20×、50×,则这台显微镜放大的最大倍数是______________倍。
4.如果在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观察的物体顺时针运动,那么实际上这个物体在_______
_______运动。
5.荷兰的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7.显微镜下看到“b”,其实是( )。
A.d B.q C.p
8.下列关于微小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范围
B.观察微小事物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
C.微小世界其实就是微生物
9.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④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10.观察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是一致的 B.正好相反 C.没有关系
11.2019年末开始的新冠疫情病毒是罪魁祸首,专家们在研制疫苗时需要借助( )观察研究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望远镜
12.下列关于微小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范围
B.观察微小生物可以借助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
C.微生物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D.微小世界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的秘密
13.科学家们受( )的启发,研制出装在宇宙飞船密封舱里的气味监视仪,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在空气泄漏时能立即发出警报。
A.蝴蝶翅膀 B.苍蝇复眼
C.蝙蝠耳朵 D.昆虫触角
14.如下图,在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时,小明发现目镜中观察到的草履虫从左边跑出了视野,草履虫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15.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简·施旺麦丹 D.钟南山
16.下图中属于蝴蝶触角的是( )。
A. B.
C. D.
三、判断题
17.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放脱脂棉纤维是为了吸走水分来控制微生物运动。( )
18.科学研究表明,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但都能分辨气味。( )
19.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其中“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
20.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
21.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蝴蝶足上有很多毛。( )
2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的图像被放大了,视野也大了很多。( )
四、连线题
23.将观察到的图像与对应的观察工具连线。
放大镜 显微镜 肉眼
五、简答题
2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六、综合题
25.请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名称填入对应的括号中。(填字母)
A.载物台 B.目镜 C.反光镜 D.调节旋钮 E.物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对光 调焦
2.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 蝇眼探测系统
3.500
4.逆时针
5.微生物
6.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7.B
8.C
9.C
10.B
11.B
12.C
13.D
14.B
15.A
16.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步骤。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正确使用显微镜: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2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