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一)-以“一带一路”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一)-以“一带一路”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3 14: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一)
——以“一带一路”为例
【课标要求】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家之间协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主预习】
一、“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即指“ ”和“ ”。
2.“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 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 、地中海,三是从中国西南经 至印度洋。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 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 到南太平洋。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1.地缘上的 性
(1)沿线国家地缘上的 性和联系性,促进了人口、 、资金、 的流通。
(2)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文化、宗教的差异,对协作发展产生影响。
2.资源禀赋的 性
各国资源条件差异产生的 矛盾,促使各国在充分发挥 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3.交通通信的 性
、中俄和中缅石油管线、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及 卫星的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4.经济发展的 性
(1)沿线多为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共性问题。
(2)沿线国家在发展水平、 上差异,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预习自测】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度2012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2012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兰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B.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且比荷兰发达 D.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且比中国落后
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①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促进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大规模向西出口
③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资源
4.图示海上丝绸之路
A.沿线地区以温带气候为主 B.沿线地区常年深受热带气旋影响
C.沿线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 D.是世界重要的能源运输线路
“湘欧快线”是指从湖南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中的一条线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湘欧快线”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据此完成5-7题。
5.制约中欧班列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A.铁路沿线风沙、暴雪等灾害频发 B.铁路等级低,运行速度较慢
C.横跨亚欧大陆,班列运行时间长 D.途经国家多,海关通关不便
6.推测中欧班列返程中国的货物主要有
A.汽车、红酒、橄榄油 B.普通服装、小家电、塑料制品
C.仪表、药品、手机配件 D.木材、瓷器、玉米
7.中欧班列的开通带给我国普通百姓的好处有
A.方便到欧洲旅行 B.增加生活消费品的选择
C.提高经济收入 D.提供就业岗位
课堂探究
【情境】
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截止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城市。下为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
【问题】
1.中国与西欧地区的货物运输主要有海动、空运和陆路铁路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简述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突出优点。
2.分析中欧班列停靠城市多集中在欧洲的原因。
3.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区域发展的意义。
【规律总结】
1.“一带一路”的内涵
经济带 主要走向
丝绸之路经济带 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
【对点训练】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2.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岗位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3-5题。
3.古代,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
A.军事和政治 B.文化和宗教 C.农垦和移民 D.经贸和旅游
4.从西汉至今,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是因为
A.风沙侵袭 B.水源地变迁 C.公路的修建 D.地质灾害
5.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图示地区将建成
A.国际性商品谷物基地 B.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C.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 D.劳动力密集产业承接地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它能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东北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下为东北航道路线示意图。
(1)说明相对于传统航线,东北航道的主要优势。
(2)简述“冰上丝绸之路”存在的不足之处。
(3)简述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真题研析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思维导图
限时训练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航运业的基地,也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2017年1月,由中远海运集团启运的装载有中国集装箱的货运列车,经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顺利抵达了匈牙利铁路货运公司在布达佩斯的货场,标志着连通中国与中东欧地区货物联运的中欧陆海快式联运正式开通。据此完成1-3题。
1.中欧陆海快式联运通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海运 B.河运 C.铁路 D.公路
2.与传统航线相比,中欧陆海快线的明显优势是
A.货物中转次数减少 B.运输量增大
C.单位距离运输成本降低 D.运输时间缩短
3.中欧陆海快线开通明显有利于
A.扩大欧洲对华投资 B.降低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
C.加强中欧经贸联系 D.改善中欧间陆路运输条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据此完成4-5题。
4.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运输方式为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5.“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各自优势,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经济带内有三条东西通道,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外市场低迷等问题的困扰。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通道示意图。
(1)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气候差异以及对农业类型形成的影响。
(2)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积极影响。
(3)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一)
——以“一带一路”为例
【预习自测】1.B 2.C 3.C 4.D 5.B 6.A 7.B
【问题探究】
1.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能覆盖较多的内陆地区。
2.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大、商品结构互补性大;途径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3.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沿线各国的联系,扩大贸易市场,促进各国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各国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点训练】1.A 2.D 3.A 4.B 5.C
6.(1)比传统航线航程短,降低运输成本。“冰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地区,不稳定因素相对减少,航行安全程度较高。(2)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3)开辟新航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促进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
【真题研析】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限时训练】1.A 2.D 3.C 4.B 5.B
6.(1)东端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谷物生产;西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2)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建设;增加就业;资源开发和管线建设会对脆弱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扩大市场,使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释放;获得国内缺乏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发展构建和平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