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一)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一)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3 14: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一)
课标要求
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其辐射功能。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既是区域的 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的 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不同、等级不同、 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3.上海市是国际 、 、贸易、航运中心,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 的纽带。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1.城市辐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技术、人才、 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等级城市流通,称为城市辐射。
2.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
(1)通过 网络和 网络,上海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巨大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
(2)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 。
(3)由于 、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距离的加大,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 。空间临近效应促使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就 扩散。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
(1)利于解决中心城市 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 等问题。
(2)利于大都市 、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城市
(1)获得 、 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活力。
(2)扩大城市 ,提高城市 ,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预习自测】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下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 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4.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A.中原城市群 B.长株潭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情境】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图1 图2
【问题】
1.分析上海能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原因。
2.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考虑,列举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3.分析苏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规律总结】
1.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分析
等级 城市 服务功能 辐射范围
超大城市 上海 区域经济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特大城市 南京、杭州 副中心城市,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本省及周边地区
大城市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 主要在地级市范围内
中小城市 镇江、扬州、南通、湖州等 局限于市域内的大多数城镇和农村
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3.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位于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市的交界处,是目前我国第一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试验区。下两图分别为长三角部分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图和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位置图。
(1)简述长三角区域内城市产业发展的差异,分析上海市金融业发达的原因。
(2)从产业协作角度,简述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对上海的积极影响。
(3)根据长三角现状,为长三角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真题研析】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活动导引
教材P59活动
1.在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城市规模越小,服务功能少,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
2.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位于沿海和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位置使上海水陆空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人财物的支持,也为上海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3.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上海通过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沪、沪杭铁路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增强其对外辐射强度。
教材P60活动
1.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大致随距离增加而减小。
2.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增大。原因: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快捷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
3.苏南地区以平原为主,与上海交通联系密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位置偏西,对苏南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弱。浙北以低山、丘陵为主,且与有海洋阻隔,与上海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杭州作为省会,位置偏北,对浙北地区的辐射作用较强。
4.上海对苏州的辐射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转移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上海对宁波的辐射主要表现为航运、物流业。
教材P62活动
1.上海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将部分产业转移至南通。
2.随着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海与南通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上海对南通的辐射范围会扩大,辐射强度会增加。
思维导图
限时训练
下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2.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3~4题。
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应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海市为例(一)
【预习自测】1.B 2.A 3.B 4.D
【问题探究】
1.位于沿海与沿江的交汇点上,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技术力量雄厚;腹地广阔对外辐射能力强。
2.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文化创意、新型贸易、国际航运服务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3.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原因: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对点训练】(1)上海、杭州等城市以金融、贸易的第三产业为主,嘉兴、宁波、合肥等城市,以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为主。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历史技术好,基础设施良好,交通发达,腹地广阔,有大量的金融人才等。(2)可利用张江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辐射引领作用。(3)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打通断头路;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大中小城市要差异发展、优势互补;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真题研析】1.D 2.B 3.A
【限时训练】1.C 2.D 3.B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