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3 23: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挑战 挑拨 挑明 B.曲线 歌曲 弯曲
C.商铺 卧铺 铺开 D.增加 赠送 曾经
2.“明朗、凌乱、凉爽”的近义词分别是( )
A.昏暗 整齐 闷热 B.明亮 杂乱 凉快
C.昏暗 杂乱 凉快 D.明亮 整齐 闷热
3.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部编本)中的三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枫树叶。
C.《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
D.《听听,秋的声音》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坐”的意思是“坐着”。
C.“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菊花描写得非常生动。
D.“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句中的“音乐厅”指的是大自然。
二、填空题
5.比一比,再组词。
敌( ) 飘( ) 扬( ) 狂( )
乱( ) 漂( ) 场( ) 汪( )
6.根据所给意思,写出对应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
(2)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_________________
7.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邮票 一( )大门 一( )颜料 一( )秋雨
一( )钥匙 一( )歌曲 一( )叶子 一( )杨树
8.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当成____来写,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
②“道别”的近义词是__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_________”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①由“一颗饱满的谷粒”,我们会联想到____________。
②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请写一写。
秋的声音,在______________。
三、信息匹配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 yóu )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擎雨盖(qín qíng)
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 jǘ) 橙黄(céng chéng)
他经常在图书馆挑(tiāo tiǎo)选自己感兴趣的书,挑(tiāo tiǎo)灯夜读。
10.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白云深处有人家。( )
(2)停车座爱枫林晚。( )
(3)知有儿童桃促织。( )
(4)夜深篱落一灯名。( )
11.填一填,选一选,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日记作为应用性记叙文,有它固定的格式,必须按照格式写。正文可以是自己______(一天 不限制时间)的感受或者经历的一些事情。内容切记不要记流水账,抓住_____(主要的 所有的)内容写。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练习。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来上学时,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___。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水泥道 ( )的水塘
( )的麦苗 ( )的树叶
14.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只要善于发现,生活处是美景。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山楂树上的银喉长尾山雀
在森林最深处一棵看起来并不友善的山楂树上,隐藏着我们大自然中最令人愉悦的小家伙之一——银喉长尾山雀。这个家看起来有些破败,不太像个家。银喉长尾山雀在这里被山楂树的层叠枝杈保护着,得以安全藏身,免受外来的伤害。这个布满苔藓的巢是它们创作的令人费解的惊人艺术品。数以千计的羽毛、细小的苔藓块和娇嫩的地衣,巧妙地与羊毛、蜘蛛网交织在一起。对银喉长尾山雀而言,筑巢是一项整个家族都参与的活动。上一代和远亲都参与搜集材料和建造。神奇的是,它们在扩建新的巢时,也会帮忙饲喂、抚养那些小家伙。
16.这段话共有_______话。
1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18.银喉长尾山雀的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筑成的。
19.对银喉长尾山雀来说筑巢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吗?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n)子,扇(shān shà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0.给文中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注意不能重复。
______的秋雨 ______的秋风 _______的秋天
22.写出一个比喻句,和写出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三年级孩子必备的语文能力。文中“五彩缤纷”一词,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近义词是:________。
24.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料分给谁呢 照样子写一写,没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表达。
秋天到了,你觉得什么地方值得你去游玩?把你推荐的地方的景色描绘出来吧,要特别注意突出它格外吸引人的地方。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2.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描述。3.可以写出自己游玩过程中的感受。4.不少于300字。 (作文纸自备)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或形近字读音辨析。多音字根据读音不同,组成的词语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点睛】A挑战、挑拨、挑明本组中挑的读音都读tiǎo
B曲线、歌曲中读qǔ 弯曲读qū
C商铺、卧铺中读pù 铺开读pū
D增加中读zēng 赠送中读zèng 曾经中读céng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选择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明朗的近义词是明亮;凌乱的近义词是杂乱;凉爽的近义词是凉快。
3.D
【详解】A《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B《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C此文的首句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的首句或尾句一般为全文的中心句,它起着总领或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此文的首句是全文的总起句。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辨析。需要选出四个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选项中的“坐”的意思解析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5. 敌人 飘扬 飞扬 狂风 混乱 漂流 场地 汪洋
【详解】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字音和字形。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如“飘”与“漂”,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飘:多指在空中利用风吹动的意思。可组词“飘扬”。漂:通过水流的推动向前行。可组词“漂流”。
6.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1)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7. 张 扇 盒 场 把 支 片 棵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
概念: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基本类型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一枚邮票、一张邮票、一些邮票。
一个大门、一扇大门。
一盒颜料、一种颜料、一些颜料。
一场秋雨、一阵秋雨。
一把钥匙、一串钥匙、一个钥匙、一套钥匙。
一首歌曲、一支歌曲。
一片叶子。
一棵杨树、一排杨树。
8. 拟人 大树 人 告别 大树妈妈,再见 农民丰收的景象 每一张丰收的笑脸里
【详解】(1)①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树”人格化,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
②本题考查近义词和语言表达能力。
道别:一指分别时与人打招呼,二指辞行。
近义词:话别、作别、告别、离别。
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大树妈妈,再见。”
(2)①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由“一颗饱满的谷粒”,我们会联想到农民丰收的景象。
②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秋的声音,在在农民伯伯丰收的笑声里。
9.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qíng
tiǎo jú chéng
tiāo tiǎo
【详解】考查字音。
石径 j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山间石路。
增添zēng,增加,添加,为原来的事物中增加了元素。
犹如yóu,如同;好像
残菊cán,衰败的菊花。
赠送zèng,无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擎雨盖qíng,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挑促织tiǎo,挑弄、引动蟋蟀。
橘绿jú,指秋季景物。
橙黄chéng,指秋季景物。
挑读tiāo表示:1.担。 2.选择。 3.挑剔。读tiǎo 表示1.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2.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3.挑动等。
挑选tiāo xuǎn,指从一些人或事物中选出合乎要求的。
挑灯夜读tiǎo dēng yè dú ,在晚上拨亮灯火读书,比喻学习特别勤奋。
10. 深——生 座——坐 桃——挑 名——明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1)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深——生: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2)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座——坐:因为。
(3)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桃——挑:挑弄、引动。
(4)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名——明:亮。
11. 一天 主要的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方法。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日记常以第一人称记下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的事情。日记格式:在第一行中间写题目,第二行中间写清楚日期、星期、天气,第三行开始日记正文,注意分段写。
日记的写作思路:开头:今天我看到(听到、做了)什么;中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结尾:我的想法(事情的意义、教训、道理)。
12. 彩色的地毯 小巴掌 小鸟 13. 金黄色 清澈 嫩绿 绿色 14. 白雪皑皑 津津有味 碌碌无为 15.上学的路上,经过一片竹林,意外发现这里有了些许不同。那一片片羽毛般的小叶子,都沾上了一颗颗水晶晶似的小雨珠,雨后的阳光照在小雨珠上,闪闪发亮。透过挂满水珠的竹叶,我仿佛看到一颗颗琥珀尽在眼前,好看极了。
【分析】12.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把水泥道比作地毯,第二自然段写“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把梧桐树叶比作小巴掌,第三自然段写“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把雨靴比作小鸟。
13.考查词语搭配。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14.考查仿写AABC 式词语。类似的还有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栩栩如生、默默无闻等。
15.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抓住路上的树木、花草、商店、街道等景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即可。
16.8 17.这个布满苔藓的巢是它们创作的令人费解的惊人艺术品。 18. 数以千计的羽毛 细小的苔藓块 娇嫩的地衣 羊毛 蜘蛛网 19.对银喉长尾山雀而言,筑巢是一项整个家族都参与的活动。上一代和远亲都参与搜集材料和建造。
【分析】1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一般以句号、省略号、问号、感叹为一句话结尾的标志。
17.本题考查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这句话把布满苔藓的巢比作惊人的艺术品。
1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的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1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可知因为上一代和远亲都参与搜集材料和建造,所以对银喉长尾山雀而言,筑巢是一项整个家族都参与的浩大的活动。
20.shàn shān 21. 五彩缤纷 炎热 凉爽 22.比喻句: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②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拟人句:①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②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3.五颜六色 24. 紫色给了葡萄 圆圆的葡萄亮晶晶的 像一颗颗珍珠 带来了秋的美丽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要注意多音字的积累。
扇:
[shàn]1.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 :~子。~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面儿。~形。2.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 :门~。隔~。3. 量词,用于门窗等 :一~门。
[shān]1. 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 :用扇子~。2. 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 :~动。~风点火。3. 用手掌打 :~耳光。
2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可以是:连绵的秋雨、冰冷的秋雨;萧瑟的秋雨、缠绵的秋雨 ;丰收的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等等。
22.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还能够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这里把“雨”比作“颜料”、“叶子”比作“扇子”。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拟人词“挤”、“碰”、“点头”。
23.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近义词有:五色斑斓、花色斑斓、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五色缤纷等等。
24.本题主要考查句子仿写。要先理解例句的结构,接着联系生活,发挥合理想象即可。例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比作“扇子”。
25.范文:
美丽的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个暑假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黄山。
到了黄山大门前,我看见了弯弯曲曲的山路,十分险峻,我们不想太累,所以我们就选择了缆车。当天的雾比较大,我们一下子就撞进了雾里,过了一会儿我们冲出了雾,来到了山腰。
下了缆车,我们一路往山顶酒店走去,一路上全是奇松怪石,奇松则有迎客松、送客松、望客松、团结松……怪石则有仙人指路、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目不暇接,怪石嶙峋,令人感慨不止,流连忘返。
终于到山顶酒店了,我们进了客房里,收拾了一下,就去光明顶看日落了。
到了光明顶,嗬!这里可真是人山人海呀。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拿着手机正准备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我踮着脚往西望去,太阳正挂在半空中,云海被太阳染成了橘红色,夕阳再慢慢地往下滑落到了云海上,这时的太阳像一个闪闪发光的金丹,云海也变成了燃烧的火海。这时人群中发出深深感叹“哇,太美丽了!”“这真是世界奇观呀!”太阳继续往下滑,太阳落进了云海里了,天暗了一些,天边只留下了一片彩虹。云海上的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黄山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的心。大自然塑造了黄山,它是大自然的骄傲。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推荐一个景色美丽的地方,学生可仔细回忆日常生活中,自己去过得地方,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要特别注意突出它格外吸引人的地方,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环境描写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这个地方。注意: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