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蝇 堵气 屋檐 出乎意料 B.洋益 船泊 手枪 腾云架雾
C.依赖 幼想 联系 呼风换雨 D.探索 既使 萤光屏 横七坚八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话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在学习中,我们遇到疑难问题就应该向别人请教,这样学识才会越来越渊博。
B.传奇小说中的道士大多具有呼风唤雨、驱邪除魔的通天本领。
C.我有许多不懂的问题,又不好意思向同学们请教。老师对我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不懂就问,千万不能不好意思啊!”
D.满园硕果累累,我不禁赞叹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乡音和那亲切的笑脸。
B.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C.通过反复试验,使科学家们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D.春天的北京是美好的季节。
4.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 )
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5.下列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夸张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B.“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C.“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千里眼”“ 顺风耳”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D.“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6.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掘(qū) 抛弃(pāo) 少年(shào) 气氛(fēn)
B.惩罚(chěng)躯体(qū) 弯曲(qū) 稻穗(suì)
C.铁锁(suǒ) 花蕊(lěi) 溺水(nì) 霎时(shà)
D.花卉(huì) 劈开(pī) 坠落(zhuì) 家雀儿(qiǎo)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B.《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C.“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D.《蝴蝶的家》中作者为蝴蝶迷失了方向而着急,体现了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8.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手机游戏让人们沉迷于虚拟的快乐之中。
B.高速火车帮助人们减少花在路上的时间。
C.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
D.智能家居为人类创造舒适便捷的家居环境。
二、填空题
9.生字扩词。
绳:( )( ) 系:( )( )
蝇:( )( ) 证:( )( )
研:( )( ) 究:( )( )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量词。
一( )试验 一( )屋子 一( )铃铛
一( )钟头 一( )绳子 一( )问题
11.看拼音,写词语
(1)kē xué( )家们经过反复yán jiū( ),zhèng míng ( )了蝙蝠夜里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老屋里到处都是cāng ying( )、wén zi( ),还有héng qī shù bā( )的蜘蛛网。
12.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________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________
(3)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________
1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阅读时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如读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提问:________。为什么一粒豆怕老这样坐下去,会变得僵硬起来?读画“ ”的部分,可以提问:________。
(2)“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读完句子,你会提什么问题呢?)
________
14.本文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颇有影响的_____故事,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故事采用_______手法,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自不同的命运,尤其是第五粒豆在不经意间鼓舞了一位小女孩,使她顽强地战胜了______。
三、信息匹配
15.将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再试着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
①“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
②蝴蝶有家吗?
③其他昆虫的家又在哪里呢?
(1)以上问题中,从题目的角度提问的有__________;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__________;
引发深入思考的有__________。
(2)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6.我会写出近义词。
模仿( ) 清楚( ) 揭开( ) 推进( )
17.“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来。
18.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月球之迹
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四种尘土,把这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发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 )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 )青绿。
这一连串的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前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经有火山活动。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从月球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有格陵兰最偏( )僻( )的地方才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20.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哪种尘土有特殊的系菌力?(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第四种
21.短文中“这一连串的试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判断哪个含义正确,在括号里打“√”。(2分
(1)人不能只生活在地球上,还要向月球移居。( )
(2)地球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应该提早设法寻找新的“摇篮”。( )
(3)人居住在地球上,还必须探索更广的宇宙天体使它们为人类服务。( )
23.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在下面。(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小练笔。(选做)
雨中的蝴蝶真让人牵挂,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儿?如果真的被雨水淋到了,蝴蝶会怎样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注意区分一些形近字和多音字。
选项A正确。
选项B有误,洋益改为:洋溢。腾云架雾改为:腾云驾雾。
选项C有误,幼想改为:幻想。呼风换雨改为:呼风唤雨。
选项D有误,既使改为:即使。萤光屏改为:荧光屏。
2.D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名言、古诗的意思。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别人求教,就不能成大事。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有贬义。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写北国的雪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累累硕果不是突然结成的,因此用在这里不合适。
3.B
【详解】考查修改病句。解题方法为: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A错误,搭配不当;应改为:现在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乡音和看到了那亲切的笑脸。
B正确。
C错误,成分残缺;去掉“使”。
D错误,搭配不当;北京的春天是美好的季节。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有三粒被鸽子吃了,一粒掉臭水沟里了。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有了希望,最后病好了。
5.A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A项错误,“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qū应为jué;
B项,chěng应为chéng;
C项,lěi应为ruǐ。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我们掌握所学课文内容。回顾所学课文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由此可知,D选项中说法错误。
8.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题干中这句话阐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的意思是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
答题时,一一分析选项,只有A项说的是科学技术的弊端,而B、C、D三项都说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所以,A项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观点。
9. 绳子 绳索 系上 系着 苍蝇 蝇头小利 证明 证实 钻研 研制 讲究 究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组词能力。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也是小学语文常考的题型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绳:可组词:绳索、绳子、跳绳、火绳、缰绳、准绳、绳墨、绳梯、头绳等。
系:可组词:关系、谱系、父系、世系、关系户、体系、山系等。
蝇:可组词:苍蝇、蝇头、蝇子、苍蝇草、青蝇之吊、蝇点、蝇头蚊脚、蝇虫等。
证:可组词:证据、考证、证实、保证、论证、阐证、辩证法、证书等。
研:可组词:研读、钻研、研制、研究、研习、研磨、研发、调研等。
究:可组词:讲究、考究、研究、根究、究办、究根儿、学究、推究等。
10. 个 间 串 个 根 个
【详解】本题考查对量词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常见的量词搭配,并且要注意区分各个量词的区别与用法。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
11. 科学 研究 证明 苍蝇 蚊子 横七竖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2. 比喻 排比 引用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排比: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1)比喻。这里将“科学技术”比作“魔法师”。
(2)排比。“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与“没有汽车”结构相同。
(3)引用。这里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到那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3. 为什么说“似乎”,这个词语去掉行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预感”? 为什么说飞进太阳里去与它的身份非常相称呢?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可从句子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效果等方面进来提问。
(1)“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针对这个句子,可以提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僵硬起来。
“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句子中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
(2))“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用处?
14. 童话 拟人 病魔、困难
【详解】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粒豆子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其中那粒飞进窗子,落到裂缝里的豌豆最值得称赞,因为它生根、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15. ② ① ③ 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阅读技巧。
在阅读文章时要动脑筋思考,并且从不同角度积极提出问题。题干将问题分为三类:不影响课文内容的理解,指的是文章中没有给出明确的信息,可能只是提了一句,文章不是以此为重点展开的,读者可以通过查找其他资料来理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指的是这些问题涉及文章主要内容的,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加深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发深入的思考,指的是在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这篇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促使你在行为上有什么改变。综上所述,以上问题中,从题目的角度提问的有:蝴蝶有家吗?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
引发深人思考的有:其他昆虫的家又在哪里呢?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能回答的问题即可。(答案不唯一。)
例如: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蝴蝶的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看到天下雨后,一直思考蝴蝶在雨天会躲藏在哪里,并为此着急,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16. 仿照 清晰 揭露 前进 17.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8.“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19.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分析】16.考查了近义词。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故近义词“仿照”。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故近义词“明白”。揭开:使暴露出来。故近义词“掀开”。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故近义词“促进”。
17.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秘密”具体指的是: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8.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从词义上去理解。“反复”就是不断尝试,“终于”是最后,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来的。故从“反复”“终于”等词语让我们体会到 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过学习课文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20.D 21. 用月球尘土做的各种试验 试验结果的不同让人们不明白原因是什么 22.(3)√ 23.人们能在月球上生活吗? 月球上有生命吗?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所在句子、段落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加以分析。题干问的是“哪种尘土有特殊的杀菌力”,回原文第二段“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由此可知答案是D。
2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解答。“这一连串的试验”定位在第三段,结合上文可知是月球尘土所作的各种实验。“费解”定位在第三段,结合第二、三段可知是试验结果的不同让人费解。
22.考查关键句的理解。这是文中中心主旨句,(1)错误,这里体现的是是要去探索宇宙;(2)错误,这里体现的是是要去探索宇宙,不是找新的“摇篮”;(3)“神秘的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这启示我们要用于探索宇宙,答案正确。
23.此题是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示例:(1)人们能在月球上生活吗?(2)月球上有生命吗?(3)地球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文明呢?
24.蝴蝶的家还可能在荷叶下面,蝴蝶如果真被雨水淋到了也没事,因为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细小的鳞片组成的,和鱼身上的鳞片相同,下雨时会抵挡雨水的侵袭,使得他们不会真的被雨水淋湿。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仿照课文的形式大胆的想象。
我们在写之前要进行想象,不可不切实际的乱想,而是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并且按照本题的要求进行练笔,我们要围绕两点进行想象,第一点是:“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儿?”“如果真得被雨水淋湿了,蝴蝶会怎样?”,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