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常考题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鸟巢(cháo) 蔓延(màn) 眼眸(móu)
B.娇嫩(nèn) 细腻(nì) 颤动(chàn)
C.雏鸟(chú) 扒开(pā) 眼睑(jiǎn)
D.较远(jiào) 挨近(āi) 蹦到(bènɡ)
2.在《珍珠鸟》一课中,“雏儿”的意思是( )
A.动物的反当 B.幼小的鸟 C.年纪轻、阅历少的人 D.幼雅,不懂事
3.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桂花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味浓郁,即使花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气已不受季节的约束,香甜了四季,也香了人们的生活
D.故多种的花树太多了,全年都有花开放
4.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嫌弃 身断 精巧 青晨 B.适宜 白鹤 浇水 缠绕
C.爱幕 半亩 榨油 嵌在 D.忘却 萝框 捡拾 悠然
5.下列各句中“姿态”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
A.他用不骄不躁的姿态来面对学习。
B.天上的云,姿态万干。
C.一天之中,芙蓉花给我们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
D.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6.下面对《白鹭》一文内容的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chén( ),我穿过透着guì huā( )香气的小路来到河边,只见那头戴斗笠的老人在yōu rán( )地钓鱼。不远的水田里站着一只有着漂亮shēn duàn( )的bái lù( ),它一动不动,似乎wàng què( )了周围的一切。这场景就像是jìng xiá( )里的一幅画,也像一首jīng qiǎo( )的诗。
8.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 )的歌曲 ( )的香气 ( )的丛林
( )的绿蔓 ( )的球儿 ( )的笔尖
9.同音字填空。
luó 巡( ) ( )筐 ( )卜 张( )
mù 招( ) 爱( ) 扫( ) ( )色 开( )
biàn 分( ) ( )论 ( )子
10.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间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
(2)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
(3)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 )
(4)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
(5)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 )
11.查字典。
“举”用音序查字法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举”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①向上抬;②提出;③全;④推选。“举世闻名”中的“举”应选____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或选词填空。
恋恋不( ) 倾( )大雨 ( )天动地 眉开( )笑
美( )不足 相( )为命 一( )一十 ( )气冲冲
(1)画“ ”的词语是“ABAC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
(2)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高兴得( )。
(3)我喜欢这种花,但( )的是它的花期短。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虽是常见之鸟,但作者却盛赞它实在是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_。
(2)《落花生》一课的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蝉》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饮食、栖居环境的选择,表现其高雅志趣。
三、语言表达
14.根据课文《白鹭》,完成习题。
(1)请完成下面关于白鹭外形的修改单。
外形 特点(《白鹭》原文中的描写) 尝试改写(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
身段 大小适宜、流线型结构
蓑毛 雪白 全身的羽毛像雪一样一尘不染
喙 铁色 铁色的长喙
脚 青色
颜色 白色
(2)根据修改单,将说明白鹭的文字整理成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完成后,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
散文《白鹭》是借助白鹭表达情感,改写后的片段则是有条理地介绍______________特点,并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让人对白鹭有更明确的认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
15.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___ 苍老的______ 准确的____
不失时机地______ 用心地_____ 一再地_____
16.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17.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18.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冬装,这时你如果用手拨开紧贴地面的枯草,就会看到一棵棵、一簇簇的小草,已经钻出针尖一样的嫩绿的尖儿,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那绿油油、软绵绵的草地,可供孩子们游乐,供大人们休息;那鲜美柔嫩的茎叶,是牛羊虫鸟的美餐。
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毁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镰刀锄头,把它拦腰折断,车轮把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从地下倔强地挺直身躯,开始了新的生长。
多么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9.写出第四小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出开头与结尾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短文赞扬小草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小练笔。(选做)
课文在描写小珍珠鸟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请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种动物或一个人。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即可。
C:扒:读作bā时意思为拨动,可组词为扒拉、扒开。读作pá是意思为用耙搂,聚拢,可组词为扒草。故“扒开(pā)”错,应读“bā”。 扒开(pā)应改为扒开(bā).
2.B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雏:幼小的鸟,生下不久的。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所以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区分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A.身断——身段:女性的身材或身体的姿态。
青晨——清晨:早晨,指刚刚日出的时候。
C.爱幕——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D.萝框——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5.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词的分析,结合不同的语境分析不同的词语含义。本题中“姿态”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项。A项中姿态是指状态,而BCD中的姿态是一种形态。
6.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故C选项里应该是由表及里而不是由里及表。
7. 清晨 桂花 悠然 身段 白鹭 忘却 镜匣 精巧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悠、鹭、匣”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优美 迷人 深幽 繁茂 蓬松 颤动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中间为“的”,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如:优美的歌曲。
9. 逻 箩 萝 罗 募 慕 墓 暮 幕 辨 辩 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辨析能力。同音字是读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也不同。首先要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词语固定搭配才能正确作答。
10. 霎时 低廉 传递 旅游 理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11. J 丶 8 ③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12. 舍 盆 震 眼 中 依 五 怒 无法无天 自由自在 眉开眼笑 美中不足
【详解】对于补充词语,同学们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词语意思。因为我们可以结合词义来记忆词语。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词语的搭配形式及含义。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ABAC式词语。ABAC式词语举例:冷言冷语、再三再四、一心一意等。
(2)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3)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13. 一首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借物喻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详解】(1)《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2)《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4)《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14.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像“箭”。 青色的脚修长而优雅, 像一个舞蹈家的腿。 身上除了背部有一些灰色外,身体其他的部分都几乎是白色的,至少占了百分之80以上的是白色。 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像“箭”。全身的羽毛像雪一样一尘不染,身上除了背部有一些灰色外,身体其他的部分都几乎是白色的,至少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白色。有着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青色的脚修长而优雅, 像一个舞蹈家的腿。 白鹭外形 打比方 列数字
【详解】本题考查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描写白鹭的特点。
(1)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通过具体数字来突出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
描写白鹭的身段可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流线型的结构更具体。描写青色的脚也可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描写白鹭整体的颜色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整体有哪些颜色,颜色面积等,使描写更加具体。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作用。
表单是对白鹭外形的描写,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
15. 麦穗 声音 判断 摘下 挑挑捡捡 错失良机 16.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7.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8.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解析】15.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的”前面为形容词,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名词,如沉甸甸的麦穗;“地”前面为形容词,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动词,如不失时机地摘下。据此结合文章内容,正确选填即可。
16.考查了辨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能力。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要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拟人就是赋予物体人格化的动作。从“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可知,把“苏格拉底苍老的声音”比作“洪钟一般的声音”,故是比喻句;“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一句赋予“麦穗”人格化的动作“晃着、嘲笑”,故是拟人句。
17.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写出明白的一个道理即可,如: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8.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把自己感悟最深、最先说的合理写出即可,如: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的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19.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 20.开头: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结尾:多么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21.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19.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0.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21.概括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22. 太阳渐渐落了,操场上传来阵阵的欢呼声。黝黑的皮肤和长满斑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汗珠,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秩序井然的进行着。只见那个黑小伙子将手一举,球便被他截了下来。看他将两腿一劈,做了一个运球的动作,向篮筐跑了两步,一跳!球就投了出去。可惜,球没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球抢了回来,用力一抛,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球进了!他的嘴向上一翘,做了个鬼脸。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写作时,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进行动作描写。在动作的选取上,要选择符合主题的动作;在用词上,要准确且生动形象。
比如:妹妹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