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3 22: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综合训练题
选择题
1.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图,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发展历程 C. 胜利原因 D. 历史意义
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 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 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 国共合作,抗击日本 D.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出席了( )
A. 西安事变谈判 B. 遵义会议 C. 重庆谈判 D. 中共七大
6.洋洋认为如图照片拍摄于(  )
A.黄埔军校成立时 B.遵义会议时
C.西安事变期间 D.重庆谈判时
7.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支“大军”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西北解放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9.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0.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曾作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诗记载的重大战役与哪一历史时期有关(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2.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要求:“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
A. B C D
1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4.那场军事史上少有的千里行军,吹响了国民党覆灭的号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述( )
A. 长征 B.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5.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 遵义会议 B. 西安事变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16.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收藏着一辆小推车,这辆小推车被称为功劳车(如下图),它的主人名叫董力生,是一位女性支前农民。六十年前,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解放军部队的补给主要依靠支前农民用小推车运送。功劳车从侧面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不得人心
B.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
C.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7.小明在某电影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下,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8.下表为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说明了淮海战役(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 万人 30.5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8 500 只 4.8 亿千克 20.6 万副
A.胜利来自于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
C.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
D.国民党先进装备不起作用
19.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的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20.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由下图的板书设计可知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二、非选择题
21.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1)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3)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22.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国共两党关系有过合作与冲突。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国共两党关系”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1)图1、图2反映的国共谈判的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学以致用】
(2)国共两党“和则百姓福,战则百姓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合作与分裂知识。将表2补充完整。(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表2 1924﹣1949国共关系史
时间 国共两党关系 成果或危害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
1927﹣﹣﹣1937 国共十年内战 给日本侵华带来可乘之机
1937﹣﹣﹣1945 ② ③
1946﹣﹣﹣1949 敌对状态打内战 人民遭殃,台湾、大陆骨肉分离
①  ②  ③  
【感悟历史】
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人们该如何抉择,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答案
1-5ACBDC 6-10DDDCD 11-15DBDCD 16-20BDADC
21.(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2)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4)1937年;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南京大屠杀。
22、(1)图1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2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抗日战争。③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23、(1)表面上是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4)是指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