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走近桂林山水课后作业提升
(原卷+答案)
【基础演练】
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下图示意龙潭槽谷地质剖面。研究发现,乙地坡面径流中K+、全Fe、Al3+浓度高于甲地,但地下径流中K+、全Fe、Al3+浓度又低于甲地。据此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 )
A.土层厚度更大 B.土壤肥力更高
C.流水溶蚀更快 D.坡面径流更小
2.造成甲、乙两地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中微量元素浓度差异的主导因素( )
A.坡度 B.坡向
C.岩层 D.海拔
3.下列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是( )
A.石芽 B.峰林
C.天坑 D.钙华
4.“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是世界最完善,运行里程最长的。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 )
A.海岸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风沙地貌
2020年11月28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专家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该景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据此完成5~6题。
5.该景观地貌类型为( )
A.风力沉积地貌 B.喀斯特沉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流水侵蚀地貌
6.下列景观与其属于同一地貌类型的是( )
A.石钟乳 B.天坑
C.峡湾 D.阶地
【能力提升】
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大厅形成,口径和深度不小于100米,或容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下图为鄂西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阶段。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8.下列地形地貌中,与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
A.峡湾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海蚀地貌
穿洞是指地下暗河或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两端开口并透光的现象。湖南张家界天门洞(如图)是典型的穿洞。据此完成9~10题。
9.天门洞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10.对穿洞形成过程示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贵州的山,像农民种在地上的苞谷,一颗一颗耸立在大地上;贵州的河,像蜿蜒的神龙神秘莫测,流着流着就不见了。据此完成11~12题。
11.贵州山地,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玄武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12.贵州的河流着流着就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贵州省降水少,气候干旱
B.贵州省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C.贵州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
D.贵州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暗河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图1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
(1)指出溶洞所属的地貌类型,并说明该地的气候条件对该地貌形成的作用。
(2)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3)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可能来源。
(4)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
14.地理研学旅行是提升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云南西畴县进行主题为“石漠化问题与治理”的研学旅行活动。阅读该活动的地貌考察记录单及研学日记摘录,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地貌考察记录单
观察点 选取 远眺地表岩溶地貌 近观地下溶洞洞穴
时间及 天气 2020年8月16日晴
地貌景 观图(拍 摄图片)
地貌景 观描述 地貌 类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物质 组成 以③________________为主(填写岩石类型)
色彩 裸露岩石呈灰褐色,地表常绿阔叶植被显著。 岩石呈灰色、乳白色
地貌形 成条件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④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成,水对可溶性岩石通过⑤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成
材料二 研学日记摘录
……郁郁葱葱青山起伏,山坡上层层叠叠的石砌台地整齐分布。据当地居民描述,7年前,该地森林覆盖率仅为25%,是全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一首民谣曾经盛传一时:“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
(1)写出地貌考察记录单各数字序号的内容。
(2)阐释治理前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3)说明山坡上的石砌台地在该地石漠化整治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甲的坡面径流元素浓度低于乙,但地下径流又高于乙,说明甲地的水更容易渗透到岩层以下,证明甲地流水溶蚀更快;土层厚度、土壤肥力、坡面径流等因素无法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两地的坡度相差不大,海拔相同,不会造成甲、乙两地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中微量元素浓度差异,A、D错误;据图可知,甲乙两地岩层的致密程度和坡向不一样,但是坡向对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不大,而岩层的致密程度会影响水的下渗,从而导致甲、乙两地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中微量元素浓度出现差异,B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1.C 2.C
3.解析:石芽、峰林、天坑是喀斯特侵蚀地貌,钙华是喀斯特沉积地貌,故D正确,选D。
答案:D
4.解析:注意关键词“溶洞、暗河”,“溶洞、暗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C正确;“溶洞、暗河”不属于海岸地貌、黄土地貌、风沙地貌的地貌特点。故选C。
答案:C
5~6.解析:第5题,钙华滩的形成过程为:水中富含钙离子,该地水流缓慢,经过长年的淀积作用,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因此该地貌类型属于流水淀积(沉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故选B。第6题,石钟乳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与钙华滩地貌类型相同,A正确;天坑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峡湾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阶地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三类地貌与钙华滩地貌类型均不相同,B、C、D错误。故选A。
答案:5.B 6.A
7~8.解析:第7题,结合材料分析,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大厅形成,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为:受流水溶蚀作用,地下溶洞不断向顶部溶蚀,并导致顶部坍塌,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因此,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①③②。故选B。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峡湾地貌由冰川侵蚀形成,A错误;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与天坑形成的外力作用相同,B正确;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C错误;海蚀地貌由海浪侵蚀形成,D错误。故选B。
答案:7.B 8.B
9~10.解析:第9题,注意材料信息“地下暗河、洞穴”等,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天门洞的形成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而形成,属于喀斯特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天门洞与雅丹地貌无关,B错;天门洞与海浪作用、冰川作用等也无关系,不属于海岸地貌或冰川地貌,C、D错。故选A。第10题,注意材料信息:穿洞是指地下暗河或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两端开口并透光的现象。首先是随着地下河形成,溶洞系统不断发育,对应图①;之后天窗不断崩塌扩大,对应图③;再次,洞穴抬升脱离地下水位,两端开口并透光,穿洞逐渐形成,依次对应④②(注意随着时间的发展,天窗的规模扩大,穿洞两端开口的透光性增强),所以穿洞形成过程排序是①③④②,故选B。
答案:9.A 10.B
11~12.解析:第11题,贵州山地,主要是石灰岩地区,其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产生地下河和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正确。玄武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和变质岩都不会产生喀斯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贵州的河流着流着就不见了。其原因是贵州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暗河,D正确。贵州省降水多,气候湿润,A错。贵州省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和贵州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都不会导致贵州的河流着流着就不见了,B、C错误,故选D。
答案:11.B 12.D
13.解析:(1)由材料信息“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可知,该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因为该地气温高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有利于对石灰岩的溶蚀。(2)由材料信息可知,钟乳石由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的沉积形成。石灰岩是一种碳酸钙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分解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从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钙析出,在溶洞顶部沉积,形成钟乳石。(3)由所学知识可知,溶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通过裂隙进入洞内,不断积累;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分解释放二氧化碳。(4)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石灰岩分布地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开采地下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减少;植被破坏,地表蒸发减少,降水减少。
答案:(1)喀斯特地貌。气候湿热多雨,利于对岩石的溶蚀。
(2)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钙析出,在溶洞顶部沉积,形成钟乳石。
(3)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
(4)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
14.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远眺地表岩溶地貌可以看到峰丛(或峰林);近观地下溶洞洞穴,可以看到石钟乳;岩溶地貌物质组成以石灰岩(或沉积岩)为主;地貌形成条件:地表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流水溶蚀作用而成;地下溶洞洞穴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第(2)题,由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面积广;由“该地森林覆盖率仅为25%”可知,植被覆盖率低;“郁郁葱葱青山起伏”可知,地势起伏大;“云南西畴县”可知,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发育程度低,岩石大面积裸露。第(3)题,由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山坡上的石砌台地改造陡坡,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1)①峰丛(或峰林)②石钟乳③石灰岩(或沉积岩)④流水溶蚀(或流水侵蚀)⑤流水沉积(或流水堆积/流水淀积)
(2)①该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石山面积广);植被覆盖率低;地势崎岖(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岩石大面积裸露。
(3)改造陡坡,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