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3 15: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鲁教版必修一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土壤有机碳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地表动植物残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土壤颗粒结合的化合物,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豫东平原黄河泥沙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黄泛指黄河泛滥区,故道指黄河古河道,其他指除黄泛和故道以外的黄河泥沙影响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 )
A.黄泛区土壤最肥沃
B.其他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幅最大
C.故道土壤颗粒最大
D.三个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速相同
2.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
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
茶树是富锰植物,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锰元素含量越高,产出茶叶的锰含量也越高。图为我国某地茶园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土壤中锰元素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4.影响茶园土壤肥力大小的土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6.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 )
①加速矿物质的淋失②使有机质不断积累③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④使土壤不断熟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 7 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地表至地下 40cm 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土壤
A.吸热量增加 B.散热量增加 C.日均温减小 D.日温差减小
8.7 月份,推测以下哪种表层土壤的日温差最小
A.阳坡的土壤 B.内陆的土壤 C.裸露的土壤 D.沼泽的土壤
9.影响地下 1cm 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植被覆盖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宁夏中卫市的环香山地区,在干旱少雨的山坡地表铺上一层厚砂砾来种植西瓜,这种种植方式被称作压砂种瓜。因为这一带的土壤里富含硒,所以产出的西瓜中富含硒元素,故名“硒砂瓜”。当地刚开始种植西瓜时既不浇水,也不施肥,完全靠天吃饭。降水较多的年份,西瓜收成就会比较好,但如果碰上大旱,瓜农就可能颗粒无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瓜农在坡地上铺一层厚砂砾对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增加地表植被③提升瓜果品质④提高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当地农民原来主要从事粗放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现在当地大多数土地被用来种植硒砂瓜。促使该地区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土壤 C.市场 D.培育良种
12.当地政府想要提升瓜农收入的稳定性,应该(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设施
C.培育抗旱品种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 )
A.温度越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 B.温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C.温度与土壤有机质成反比 D.温度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小
14.我国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原因是( )
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B.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C.植被生物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 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
下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图,下右图为该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后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农作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 )
①使成土母质颗粒变小
②使土壤具有团聚性
③增加土壤钾元素含量
④增加土壤氧气含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和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 )
A.提高复种指数 B.扼制生物多样性
C.增加生产成本 D.减轻了土壤污染
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社杈坛由五色土组成,它们取自全国各地,并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摆放,富意中华褙线地大物博,而这青、红、黃、白、黑五种颜色土放置的方位恰好也对应了现今中国土壤分布的概况。下图为我国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 )
A.耕作更困难 B.降水影响小 C.成土速度慢 D.淋溶作川弱
18.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
A.农田排灌 B.平整土地 C.引水灌溉 D.增施绿肥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0.土壤有机质含量(  )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水分和空气等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2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2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化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人类活动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统计资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 mm,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B.与坡度呈正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24.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小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
高黎贡山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落差高达2 000 m以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更大。高黎贡山是我国土壤垂直带谱最完整的地区,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高黎贡山东西坡同类土壤分布海拔范围不同,主要是因为该山东西坡(  )
A.热量不同 B.降水不同
C.相对高度不同 D.坡度不同
26.高黎贡山亚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主要是因为(  )
A.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多
B.海拔高有机质循环慢
C.坡度小,淋溶作用弱
D.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强
解析:第24题,由材料可知,高黎贡山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落差高达2 000 m以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更大。山地西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同类植被、土壤,在西坡分布的海拔较高,主导因素为降水,B正确。故选B。第25题,亚高山草甸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质不易分解,大量积累,B正确。草甸地区,枯枝落叶比森林地区少,A错误。山体坡度不一定小,C错误。水热条件越好的地区,风化作用越强,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27.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
(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
(3)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土特征的成因。
(4)与黏土相比,指出砂土质地的优缺点。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2为图1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1)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________河,以下河段支流多________河。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
(3)指出图示区域矿产品运至港口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季节冻土(冻结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冻结数年至数万年)。下图为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研究发现,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总体北移。
(1)描述图中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2)说出图中甲处积雪厚度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推测东北三省冻土的变化。
答案:
1.B 2.D 3.B 4.B 5.B 6.B 7.D 8.D 9.C 10.D
11.C 12.B13.D 14.A 15.A 16.D 17.A 18.D 19.B  20.A
21.C  22.D 23.A 24.A 25.B  26.B
27
【答案】(1)②①④③
(2) 生物 成土母质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迅速,积累大量有机质;冬季寒冷漫长,生物活动弱,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最终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
(4)优点:砂土成分以砂砾为主,通气、透水性强,易耕作。缺点:大孔隙多,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
28
答案:(1)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
(3)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9.
答案:(1)常年 时令 以雨水补给为主;丁城以上河段雨季较长,以下河段雨季较短。
(2)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3)铁路。 矿产品适合铁路运输和水运,河流水运价值较低;有铁路连接矿区和港口。
30.
【答案】(1)由南向北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数值增大。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冻土深度越深。中部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原因:中部地区为平原,海拔较低,温度较高,冻土深度较浅。
(2)相关性: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
原因:积雪厚度大,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保温作用强,地温高,最大冻土深度浅。
(3)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
由于气候变暖,入冬日期和土壤开始冻结日期延后,融化时间提前,所以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