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3 22: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综合作业题
选择题
1.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孟良崮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3.“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民主和平的期待和喜悦中,哪一历史事件突然打碎了人们的梦想( )
A. 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B. 蒋介石攻打陕甘宁解放区
C. 蒋介石攻打山东解放区 D. 蒋介石进攻大别山
4.1949年5月,国民党第126军305师915团在黄石港起义,该团团长是( )
张湘泽 B. 马祥雅 C. 郭坚 D. 郭鉴淮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会师大西北
6.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大决战开始了
7.“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8.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9.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三大战役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抗美援朝战争
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惟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1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
A. 东北解放军 B. 华北解放军
C. 中原解放军 D. 华东解放军
14.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1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有( )
A. 锦州 B. 武汉 C. 北平 D. 沈阳
16、编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口诀“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  )
A.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
D. 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
17、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8 《古城新情调》一文中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北平)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
A. 淮海战役胜利后
B. 辽沈战役胜利后
C. 平津战役胜利后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19. 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0.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 国民党统治腐败
C.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看下边的图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骑马之人是谁?图片中的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何事?
(2)图中的骑马人在当时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李得胜”,想想是什么意思?
(3)图片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中,我们认为有许多东西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至少指出两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 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何时开始的?
(5)此一役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A图B 图C
(1)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2)图B所示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
(3)依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
1-5BAACA 6-10BDBBB 11-15DAAAC 16-20AACCC
21、(1)毛泽东,1947年3月转战陕北。
(2)谐音:正义的事业必定胜利之意。
(3)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22、(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23、(1)重庆谈判;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2)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戳穿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南京
(4)1949年4月21日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宣告结束。
24、11.(1)A。C。
(2)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朽,丧失人心;等等。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