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作业提升
(原卷+答案)
【基础演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莫霍面以下 D.古登堡面以下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地壳 B.下地幔
C.上地幔顶部 D.软流层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4~5题。
4.下面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
B.地核接近液体,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C.地幔呈固态,各部分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地壳的厚度各地相差不大
5.下面关于地震波速度描述正确的是( )
A.纵波传播速度快,只能穿过固态物质
B.横波传播速度慢,可以穿过气态、固态、液态物质
C.横波在2 900千米深度突然消失,因为外核是接近液态的物质
D.在地球1 000千米的深度,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均变慢
【能力提升】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7.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8.形成船上这种震动特点的原因是( )
A.横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B.横波可以通过气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气体传播
C.纵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固体传播
D.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①的名称为( )
A.上地幔 B.硅铝层
C.岩石圈 D.硅镁层
10.地壳厚度( )
A.我国东厚西薄 B.南极大陆最薄
C.陆地比海洋厚 D.平原比山区厚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9月17日14时11分,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35.54°N,94.44°E)发生里氏3.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图丙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玉树州曲麻莱县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玉树州曲麻莱县相比,上海从莫霍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
(3)图乙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
(4)指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地壳”“地幔”或“地核”)。
14.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________(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________态;①②③密度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
(3)④是________面,在地下平均_______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并说出地壳的运动过程。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2题,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橫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
答案:1.A 2.A
3.解析: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 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D符合题意;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岩浆,排除A;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下地幔离地表太深,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形成岩浆,排除B;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温度条件产生岩浆的可能性小,排除C。故选D。
答案:D
4~5.解析: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A正确。外核接近液体,内核是固态,主要成分是铁和镍,B错。地幔呈固态,各部分的主要成分不都是二氧化硅,C错。地壳的厚度海洋和陆地相差很大,D错。故选A。第5题,横波在2 900千米深度突然消失,因为外核是接近液态的物质,C正确。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三态物质,A错。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B错。在地球2 900千米的深度,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均变慢,D错。故选C。
答案:4.A 5.C
6~8.解析:第6题,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主要是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但海洋地壳通常只有十多千米,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幔。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第7题,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水平晃动,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第8题,地震波的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和气体传播。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答案:6.B 7.D 8.D
9~10.解析:第9题,读图,①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构成,为岩石圈,C正确;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①不是上地幔,A错;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硅镁层,上部为硅铝层,洋壳一般具有单层结构,即硅镁层,①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硅铝层或硅镁层,B、D错。故选C。第10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壳东薄西厚,A错;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地壳厚度厚,B错;陆地地壳比海洋更厚,C正确;山区地壳比平原厚,D错。故选C。
答案:9.C 10.C
11~12.解析:第11题,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第12题,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①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11.B 12.C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可知,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海海拔低,地壳厚度小,故地震波传播用时短。第(2)题,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所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第(3)题,读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可知,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横波慢,纵波快。故判断A为横波,B表示纵波。第(4)题,根据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10 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 km,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1)短 上海附近地壳较薄,地震波传播用时短。
(2)地震波
(3)横波 纵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速度慢。
(4)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地壳
14.解析:第(1)题,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第(2)题,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可知,图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比较厚,海洋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地幔,其物质状态是固态;上地壳①是硅铝层,下地壳②是硅镁层,硅铝层亦叫花岗质层,密度较小,硅镁层亦叫玄武质层,密度较大;③处位于上地幔,密度比地壳密度大。因此,图中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①<②<③。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④是莫霍面,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第(4)题,因为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所以可以判断三叶虫繁盛时代,该地的地理环境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该地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再后来地壳继续抬升,便成为高原地形。
答案:(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2)陆地 海洋 地幔 固 ①<②<③
(3)莫霍 33
(4)海洋。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后来地壳抬升,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后来继续抬升,成为高原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