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一、选择题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很小一部分(一般情况耕作层土壤有机质约为5%),但它对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示意我国某地森林土壤剖面及其被改造后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土层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淋溶层 B.②-有机层
C.③-母质层 D.④-淀积层
2.①层、②层土壤有机质较自然状态含量低,其原因是( )
A.气候暖湿,微生物活动活跃
B.气候冷干,枯枝落叶稀少
C.降水丰富,流水淋溶作用强
D.人类高强度农业活动消耗
3.针对该地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农业生产宜采用的技术是( )
A.引水灌溉 B.深耕土壤
C.作物轮作 D.铺设砾石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5.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甲层不包括( )
A.凋落物层 B.腐殖质层
C.泥炭层 D.无机质层
7.决定自然界中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人类活动
8.若该土壤位于热带地区,则土壤( )
A.腐殖质含量高 B.含有较多铁铝
C.淋溶作用较弱 D.呈现显著灰色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9~10题。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9.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10.表中所列土壤,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都不是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读东北平原某地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1~12题。
1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 )
A.耕作层 B.有机层
C.犁底层 D.母质层
12.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土壤并非是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生物D.成土母质
14.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B.土层厚度
C.发育程度和肥力高低D.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导因素是( )
①成土母质 ②气候 ③生物 ④地形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6.对a和b两个区域土壤的判读,正确的是( )
A.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C.a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b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下表为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据材料完成17~18题。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17.有关改造后的“三明治”土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中间层矿物质含量高
B.底层黏土土壤孔隙较大
C.表层的沙土利于地表水蒸发,降低地下水位
D.底层的黏土不利于土壤水分下渗,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18.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
A.大力推广滴灌施肥技术
B.适当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C.在温室大棚顶部修建集雨管道
D.大规模种植水稻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Ⅰ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
(1)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都具有的土壤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影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
(3)分析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比草原土壤薄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
(1)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腐殖质层、________、淀积层、________和母岩层。
(2)仅考虑地形条件,在________地形,成土母质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________地形,成土母质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图中四条曲线中,与风化壳发育的厚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________曲线和________曲线。
(4)图中B和C纬度地带比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主要是因为________作用缓慢。
(5)D处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其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________,且大多有发达的________,以便从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21.读“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2.材料一 土壤有机质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 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 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 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表为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壤有机碳(g/kg)
土层深度(cm)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8:DDBBB DABBB CCCDB DDD
19.答案:(1)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2)枯枝落叶的数量;微生物活跃程度;降水形成淋溶强度;坡度大小;人类活动等。
(3)草类生长期短,腐殖质较多;树木生长期长,大量有机质储存在植被体内,腐殖质较薄。
20.答案:(1)有机层 淋溶层 母质层
(2)陡峭 平坦
(3)降水量 植被生产力
(4)B 微生物分解
(5)蒸腾 根系
21.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2.答案:(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
原因: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
(2)变化特点:减少。
理由: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底(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二氧化碳,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三江平原湿地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减慢,形成大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