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3 18: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2022年9月22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秋天到了,天气渐凉,校园里银杏的叶片纷纷落下,而桂花却依然郁郁葱葱。这种现象表明
A.银杏对低温更敏感 B.银杏不能适应低温
C.桂花比银杏更能适应低温 D.银杏和桂花都能适应低温
2.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哺乳动物)有着与鱼相似的体型,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相同的环境选择的结果 B.蓝鲸和鱼的进化方向相同
C.蓝鲸和鱼有着共同的祖先 D.蓝鲸的祖先选择了鱼的体型
3.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相对多的是
A.食性最复杂的种群 B.个体间性状差异大的种群
C.个体体积大的种群 D.营养生殖、快速繁殖的种群
4.生物能向前发展进化的内因是
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的适应性变异 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C.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D.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5.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过自然选择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蝙蝠、鲸、猫等动物前肢的骨骼有着相同的特点,说明脊椎动物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
B.蝙蝠、鲸、猫等动物前肢的骨骼有着相同的特点,这是胚胎学上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C.所有脊椎动物都具有一个相似的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说明脊椎动物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
D.根据化石可以推测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化石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8.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
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可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9.某植物的两种黄叶突变体表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见下表(单位:μg·g-1)。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植林类型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野生型 1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6
A.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
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10.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11.物种甲和物种乙均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丙是由甲和乙进化而成的一个新的物种
12.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下列相关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成为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4.右图示油菜籽的含油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说明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籽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量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淘汰了部分表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频率增大
C.定向诱导了高含油量基因的表达
D.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油菜新品种的产生
15.尾屏大的雄性蓝孔雀,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对雌孔雀的吸引力增大,因此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来。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决定表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
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了种群基因频率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施用农药后,害虫中会产生抗农药的突变体,农药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并繁衍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7.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高耐药性)的产生。某兴趣小组探究了细菌产生青霉素抗性与青霉素之间的关系,过程及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细菌培养基在使用前、后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结果表明细菌的青霉素抗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
C.结果表明抗生素的使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原因
D.提高青霉素的浓度,培养基上菌落的位置和数量可能不变
18.某果蝇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32%∶15%∶3%∶41%∶9%,该种群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3% B.9% C.15% D.20%
19.某二倍体生物的核基因A1替换一个碱基对变成基因A2后,表达的肽链长度变短。下列相关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子代
B.基因A1和基因A2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
C.该变异可能导致了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正常情况下,基因A1和基因A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20.某种实验小鼠的黄色体毛(B)对黑色体毛(b)为显性,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F1小鼠表现出一系列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B基因的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F1小鼠的基因型都是Bb
B.B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需要相关酶的参与
C.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D.甲基化修饰改变了B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导致性状改变
21.右图是培育白色棉的育种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造成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过程②造成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过程③说明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有致死效应
D.过程④的育种就是取粉红棉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
22.下列液体中不属于体液有( )个。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清 ④泪液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汗液
⑧唾液 ⑨细胞液 ⑩胃液
A.9 B.8 C.7 D.6
23.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房水(液体),房水可为晶状体和角膜提供营养,并接收二者排出的代谢废物,房水属于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液
24.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呼吸加快
25.临床上常用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补液、清理伤口等,原因是
A.水是细胞生化反应的介质 B.氯化钠以离子状态存在
C.与内环境的渗透压接近 D.有利于细胞的渗透吸水
26.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的是
A.夏天户外工作人员中暑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糖尿病人出现糖尿 D.食物过咸引起口渴
2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病症是因为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状细胞贫血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健康人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的代谢活动均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机体中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达到稳定时,即内环境达到稳态
29.下表是人体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0.下列关于稳态概念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
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
D.稳态只存在于动物体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40分)
31.(9分)右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生活环境的示意图,图中的a、b、c、d表示不同的体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填图中编号)。图中CO2浓度最高处是 (填图中编号)。
(2)人的手掌磨起的“水疱”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来自于 (填图中编号),“水疱”自行消失时这些液体主要渗入 。(填结构名称)
(3)图中的 (填图中编号)构成内环境, 、 、 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32.(14分)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保留有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达尔文认为它们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比例为28%、56%、16%。假若基因A对基因a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适应环境不能繁殖后代,其他个体生存能力和繁殖机会均等,则该种群F1的性状分离比为 ,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能/不能)判断该种群正在发生进化。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大陆龟的后代中出现的 是大陆龟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岛屿可能是因为海平面上升而形成的,岛屿的形成导致生活在不同岛屿的大陆龟由于 而停止了基因交流。不同岛屿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大陆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了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 ,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33.(8分)“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为了育好中国种,科研人员在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二倍体作物M的品系甲有抗虫、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但甜度不高。为了改良品系甲,增加其甜度,育种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遗传特性及杂交育种的研究
在种质资源库中选取乙、丙两个高甜度的品系,用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甲×乙 不甜 1/4甜、3/4不甜
甲×丙 甜 3/4甜,1/4不钳
乙×丙 甜 13/16甜、3/16不甜
【实验二】甜度相关基因的筛选 (略)
【实验三】转S基因新品系的培育 (略)
根据研究组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不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乙、丙杂交的F2中表现为甜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品系乙基因型为 。若用乙×丙中F2不甜的植株进行自交,F3中甜∶不甜比例为 。
(2)下图中,能解释(1)中杂交实验结果的代谢途径有 。
处理方法 秋水仙素浓度(%) 处理的幼苗数 成活率(%) 变异率(%)
将秋水仙素滴在芽尖生长点 0.05 30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34.(9分)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的想法是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得到理想的变异株后再进行育种。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前所做的预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对象的原因是 。预实验的结果表明获得理想变异株的方法是 。
(2)计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直接的证据。方法是: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茎尖,再经固定、解离、 、 和制片后选择处于 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3)要培育无子罗汉果,在获得理想的变异株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的育种操作是 。
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1~10 DABCC/BACDB 11~20 DDDBC/ACDAD 21~30 BBBBC/DBCCD
31.每空1分,共9分
(1)a a
(2)b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bcd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2.每空2分,共14分
(1)8∶1 4/9  能
(2)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3)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33.每空2分,共8分
(1) 7 aabb 1∶5
(2)①③
34.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共9分
(1)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易于变异(2分)
用0.1%秋水仙素滴罗汉果幼苗芽尖生长点(2分)
(2)漂洗 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3)让其与二倍体杂交,得到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或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得到三倍体) (2分)
答题卡:
31.每空1分,共9分
(1) (2)
(3)
(4)
32.每空2分,共14分
(1)
(2)
(3)
33.每空2分,共8分
(1)
(2)
34.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共9分
(1) (2分)
(2分)
(2)
(3)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