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下》教学设计
课题 上下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上下》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2节。本节课是在上一节“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及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 能够在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 能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填一填。2.看一看,连一连。二、导入新课师:今天的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说一说,填一填课件出示:师: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小鸟在树尖活动,小兔在树下活动。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上下”来说说小鸟和小兔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吗?反馈: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师:还可以怎么说?师:你瞧!谁又来了?课件出示:师:松鼠又在哪里活动呢?师:观察图片,你能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反馈: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师:你能用“上下”来说说小松鼠与其他两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吗?反馈: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师:为什么小松鼠一会儿在下面,一会儿又在上面?反馈:和小兔子比,小松鼠在上面。和小鸟比,小松鼠在下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同一只小动物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它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二、猜一猜师:根据小鸟、小松鼠和小兔之间的位置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它是谁”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老师会给大家一些小提示,大家要通过这些小提示猜一猜树老师说的是哪一只小动物。师说出提示语:(1)它在小兔的上面。(2)它不在最上面。师:老师现在要采访一个小朋友,请他说一说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反馈:根据第一条提示,我发现小松鼠或小兔都在小兔的上面;第二条提示是它不在最上面,小鸟不符合,只有小松鼠了。师:看来利用第一条提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所猜对象的范围,然后根据第二个提示可以准确判断,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三、摆一摆师:下面再来玩一个“摆一摆”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请拿出数学书、本子、铅笔盒。2.根据老师发出的口令,学生拿出相应的学习用品摆一摆。师发出口令1:把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铅笔盒放在书的下面。师发出口令2:铅笔盒不在最上面。师:你能用“上下”说一说这些文具的位置吗?指导学生完整描述: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中间位置的,应说成谁在谁的上面,也在谁的下面。师:同桌合作,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师强调:上和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的物体,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或谁在谁的下面。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学生:小松鼠来了。学生:松鼠在树的中间活动。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猜猜。学生自由说说。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学生摆放物体,然后提出:这怎么放呢?学生:我知道了……,学生独自摆一摆,然后展示反馈。学生自由说说。同桌合作完成,然后展示反馈。 通过说说小鸟和小兔之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验上与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的位置。加入小松鼠,由易过渡到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与兴趣。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加深对上与下的认识。通过玩猜一猜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同时让学生在玩中领悟,在猜测中得以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摆一摆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巩固运用了新知。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充分理解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看图填一填。3.认真观察,再填一填。 4.拓展应用: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上 下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