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8、杨修之死 第2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辨析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3、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自测——互查——互教
1、《三国演义》作者 ,名 ,字 ,号 , (朝代)小说家。
2、根据意思填词语。
①陷害、中伤。( )
②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
2、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是( )
A、他惑乱军心。 B、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C、他为曹植作答十余条,参与了曹氏内部斗争。D、他聪明过人引起曹操嫉妒。
3、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第 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时间: 。 地点: 。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展示——反馈——导学
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有怎样的效果?
2、杨修被杀,是谁之过
3、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曹操?怎样的杨修?
4、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自测——反馈——点拨
三国故事知多少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因在三国鼎立、矛盾错综的环境中进行了一系
列引人入胜的搏击争斗,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慧化身。当时与他对垒
的人物有英勇盖世的奸雄 ,妙计安天下的 ,老谋深算
的 ,正是在和这些强手的交锋中,才显示了他那政治家的卓识,
军事家的韬略。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帅 ,书中的舌战 ,
三气 、火烧 等章节都表现了他非凡的才能,给后人留
下了千古佳话。
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 。
5、《三国演义》中有一人被称为卧龙先生,他未出茅庐,便知
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 、七擒
、六出 、空城计智退 ,挥泪 等,该人即是蜀国丞相 。
6、《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铜的 ,使丈八
蛇矛枪的 ,和使 的关羽。
回顾——总结——反思夏邑县济阳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8、杨修之死 第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一、学习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交流《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熟记罗贯中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二、自主学习:
好文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要多诵读。“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1、读课文,初步疏通语句。
2、再读课文,速度要放慢一些,边读边思考与理解,要读、划、批、写。
3、做笔记,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记下来。
4、搜集整理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请写在下面:
5、查找资料,说说课文所述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曹操的形象在历史上是怎样的?
自测——互查——互教
1、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鸡肋 沉吟 庖 夏侯惇 主簿
酥 簏 谮 曹丕 麾 绰刀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展示——反馈——导学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2、能概括杨修性格特点的词语是:
3、我从文中能看出曹操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自测——反馈——点拨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回顾——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