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学习目标
1.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 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1. 搜集各方面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借助改革开放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研思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决定大国地位。
3.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科素养
4. 结合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知识点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包括________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
(1) 创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________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济建设
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_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 影响: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创立: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2) 影响: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
(1) 创立: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发展观。
(2) 地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背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 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________的最新成果,
中国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 写入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中共________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入国家根本法。
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易错提醒]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并不是否定了毛泽东思想,而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思维点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特别提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
知识点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1) 2020年,中国__________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2) 中国的___________超过了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经济总量
外汇储备
2.中国的____________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____________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4.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___________,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
国民素质
面向基层
5.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构图解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___________、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① 按照“_______________”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② 对非洲关系提出“_________”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____________、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 中国同欧洲、拉美的关系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相互尊重
亲、诚、惠、容
真实亲诚
共同发展
(2)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_____________生效。
(4)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巴黎协定》
(5)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___________”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一带一路
2.影响: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思维点拨]
(1) 中国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既受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 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知识拓展]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的原因
(1) 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相一致。
(2) 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3) 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概念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研习1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合作讨论]
材料一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思考1] 国际格局变化影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国愿意与亚洲邻国和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与“便车”。……“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思考2] 2018年博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此,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并实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提供有益补充。
[史论背诵]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 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4) 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5) 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巩固练习]
1.2008年,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派军舰护航是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故D项符合题意。
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 )
A.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C.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
D.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安全关系
A
解析:由材料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故选A项。
研习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及原因
[合作讨论]
材料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从1949年到199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GDP总量不断提高,国际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综合国力增强。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内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中国人民的努力等。
[史论背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及原因
(1) 巨变
① 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③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④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
(2) 原因
①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③ 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 中国人民积极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
[巩固练习]
3.下图为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C.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D.居民消费结构完善
C
解析:由统计图看出,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的变化,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的变化,无法体现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完善,排除D项。
4.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GDP增长率 14.0% 13.1% 10.9% 10.0% 9.3%
资本增长率 24.6% 17.3% 18.1% 8.7% 2.4%
劳动力贡献率 4.4% 4.1% 4.8% 7.5% 8.1%
科技进步贡献率 29.6% 37.1% 25.2% 55.8% 8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C
解析:从1993年到1997年,劳动力贡献率是呈上升趋势的,所以不能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被取代,故排除A项;表格内容为我国GDP增长率的相关数据,不能体现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是否确立,故排除B项;在GDP增长率中,资本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大幅度提升,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变,故选C项;我国的GDP增长率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故排除D项。
[知识导图]
课堂小结
[要点记忆]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邓小平的“新的理论”主要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B
解析:由材料“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可知,邓小平的“新的理论”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B项正确。
2.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C.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D.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
D
解析:中国“新四大发明”都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它们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故选D项。时至今日,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旧存在,A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作用巨大,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C项错误。
3.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这正是南方谈话的背景。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正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B.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
C.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局势
D.解决主要矛盾必须强化阶级斗争
B
解析: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我国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而中国共产党洞悉了这种变化,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而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复杂局势,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1) 联系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2) 结合材料一,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什么。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3) 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点是什么。
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同点:哲学基础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都是在继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发展的;都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
解析:(1) 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经验,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完成课时作业(二十九)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