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结合图片和教材P8前言,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特点?
特点:
①空间上:周边地区、大洲内部,鲜有跨洲交流;
②时间上:时间较长,易受政府政策影响;
③规模和速度较小,食品物种交流有限。
【川菜里面什么时候有辣椒?】
材料 “辣”的文字表述则出现于汉代以后。明代中叶辣椒传入中国大陆,很快后来居上成为中国人最普遍食用的食物。辣椒“其味最辣”和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廉与中国人普遍嗜辣性结合的历史必然结果。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
1、美洲物种外传欧洲:
(1)物种:
粮食作物、蔬菜等
(2)传播特点:
观赏性→推广种植
(3)影响:
提高欧洲人抗饥荒能力
一、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物种交流
美洲食物在欧洲传播
“狼桃变美味”的故事
1521 年西班牙殖民者将番茄、辣椒等作物带回了欧洲。因为番茄颜色艳美,人们将它作为庭院中的珍异观赏植物,较少食用;早期番茄被人们认为是有毒食物,一度被称为“狼桃”。
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时间在焦虑、恐惧中慢慢过去,12小时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而且食欲大增,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狼桃”来。
——据刘小方《可怖狼桃与洋柿子》等整理
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美洲食物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①从观赏性植物转向食用;②传播具有等级性。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偕往……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其他的高产作物传播路径有特点?
2、美洲物种传入中国:
(1)时间:明中后期
(2)物种:①高产作物:番薯、玉米、马铃薯;②蔬菜:番茄、辣椒等。
(3)路径:①美洲→欧洲→东南亚、南亚→中国;②沿海→内地,清代前期得到大规模推广
(4)影响:
(福建农民)引进适合山区瘠地、耐旱之新品种番薯、玉米、落花生及商品价值高的烟草。推广商品经济作物的栽培,在沿海地区,漳泉地区种植甘蔗,产量与广东合起来占全国十分之九;长乐、宁德、连江、罗源、兴化等地种植荔枝、龙眼,“焙而干之”,“贩四方”,“行天下”。福州、漳州、泉州种植柑橘,胜过浙江。
——徐泓著.明清社会史论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132
2、美洲物种传入中国:
(4)影响:
①提高粮食产量;
②人口增长;
③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④推动商品经济繁荣;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自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消极影响:
(棚民:指明清时期在山上搭建大棚的流民)
明清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开垦造田,导致破坏生态。
3、欧亚物种传入美洲:
(1)物种:
植物:小麦、水稻;
动物:牛马猪羊、禽类
(2)路径: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
(3)影响:
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3、欧亚物种传入美洲:
(3)影响:
②给印第安人带来灭顶之灾;
③间接导致黑奴贸易;
④欧洲人在美洲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为其长期落后埋下隐患。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二、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世界人口增产;
2、丰富了粮食种类,提高了抗饥荒能力;
3、改变饮食习惯,丰富实物种类,深刻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
4、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
1、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路径
2、咖啡传播的影响。
【趣味探究】
P10 咖啡的传播及其产生的重要社会影响。
非洲→阿拉伯→
欧洲→美洲
影响:
孟德斯鸠很严肃的说“咖啡在巴黎非常普遍。很多咖啡馆都能冲制出令人大脑清醒的咖啡,走出咖啡馆时,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比进门时聪明了四倍。”
——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141.
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18世纪启蒙运动)
负面:咖啡种植园见证了拉美和黑人所遭受的压迫
19世纪巴西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直到1888年,巴西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
19世纪30年代,人们在巴伊亚州港口散步时,常能看到半世纪前拖着脚链来到此地的黑奴做着苦力。
——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243.
巴西大种植园的咖啡豆采摘工
【探究】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有什么特点?
物种:
范围:
主体:
欧洲发挥中介作用;
美洲物种具有主导性。
方向:
结果:
多样性
全球性
双向、互补
双重性
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
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
【高考真题·改编】(2020·北京高考·8分)“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北方、广东
厦门发音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
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 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经贸发展
影响生态环境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特点
积极
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