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4 07: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生产工具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标志。
劳作方式
泛指劳动方式,包含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又包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革过程中,劳动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生产工具
劳动技术
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石、木、蚌(耒耜)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青铜器农具
(数量有限)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南北朝时期
铁农具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
出现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非金属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铁器时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问题:耕作工具演变的特点?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做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材质变化:石——青铜——铁
动力变化:人力到畜力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灌溉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其他
原始社会
东汉末年
唐代
陶器
利用杠杆原理
翻车
三国时期广泛使用
筒车
借助水力
陶器
翻车(马钧改进)
筒车
桔槔
高转筒车
问题:灌溉工具的变化趋势?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三)畜牧业工具的变化
1、捕捉、驯化工具
弓箭、网、马鞍等
2、驯养条件
马槽、圈、厩等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问题探究:请思考材料反映的是哪两种生产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材料二: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材料一: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 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曲辕犁
筒车
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提高了灌溉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农业工具在生产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每一种新农具的诞生可从几倍、十几倍地提高工效。……古代农具史同样证明农具的改革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可以说,在利用人、畜、水、风等自然力作为动力的农业机械方面,我们祖先的成就是辉煌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
——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用 途
3万年前
新石器后期
汉 代
元代以后
陶纺轮
织布机
骨针
纺车
缝制兽皮
纺线
纺纱
织布
提花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纺织品上对审美的需求,以织物代替手工刺绣,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技术突破。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二)陶瓷工具的进步
陶瓷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最 初
新石器晚期
中国南朝
唐 宋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防止粘连
制造陶器
制坯
防止污损坯件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三)冶金工具的进步
土炉

坩锅


水排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
冶铁鼓风工具
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
西式订
制陶瓷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早在唐朝,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大量远销国外。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又传到阿拉伯等地。1470年传播到意大利威尼斯,欧洲各地才开始生产瓷器。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时期 劳作方式 特点
商周时期 集体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并且大家集体劳动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家庭式 劳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了,增多了,才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才可能由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生产关系。
——熊懿求《论生产工具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决定作用》
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为什么会从集体转向家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庄园式 劳作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田庄)
青瓷坞堡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 1986 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问题:小农经济的特点?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二)手工业劳作方式
经营形态 出现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西周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一般不在市场流通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
私营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 春秋战国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稳定了小农经济;
近代逐渐破产。
集体
个体
个体
知识点自查
1.古代耕作工具与灌溉工具进步的表现与特点;
2.古代纺织、陶瓷、冶金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3.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劳作方式特点(集体与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