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农业产生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物品交换
商业贸易产生
社会分工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本质是一种交换,而交换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最初的商业贸易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一)起源
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发展
1.古代中国
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资料卡片: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西周的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并设工官管理。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的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工商食官制彻底终结,但是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战国时期,商鞅首创“重农抑商”,这一政策自战国起,一直影响到后续古代中国社会。
——商业发展表现一:商业政策的变化: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1.古代中国
西市
东市
坊:居民居住区
从隋唐至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空间上:由封闭的坊市转变为开放的街市;
——商业发展表现二:唐宋之际坊市结构的突破。
时间上:打破时间限制,从日中为市到出现早市夜市;
管理上:不受官府直接控制;
1.古代中国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清代的“地摊经济”
长途贸易的发展
商业活跃,人口密集
——商业发展表现三:商品种类增加,商业贸易范围广泛;
安徽·徽商
徽商俗称“徽帮”,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民间有“无徽不成镇”的俗语。图中的乐善好施坊是安徽歙县棠樾牌坊群中的一座,是清朝皇帝为表彰徽商济困扶贫、广行善举而立的。
2.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希腊各城邦: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垄断商路
阿拉伯商人:
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
特征:
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三)商路贸易
陆路(主):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海路:东南沿海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出发
— 南洋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官府设置——市舶司、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三)商路贸易
广州十三行: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十三行实际上是兼有商务和外交双重性质的半官方组织。它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清)广州十三行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机构
(三)商路贸易
1.含义:
2.特点:
3.目的:
4.影响: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朝贡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探究】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场景一:交换之路
例如,葡萄等物种引入中国,丰富了食谱;西域良种马的传入提高了军队作战力;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丰富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探究】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场景二:交流之路
竖箜篌
琵琶
胡舞
琵琶、竖箜篌、胡舞等乐器和歌舞的传入促进精神交流,丰富精神生活。
【问题探究】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场景二:交流之路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中国与萨珊波斯)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中原流行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维摩诘所说经》汉文文本,都在西域地区流行……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切韵》,道家的《刘子》,史部的《史记》《汉书》等,也都传抄到沙漠绿洲。
——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人们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西格罗斯银币
阿契美尼德王朝
托勒密一世银币
托勒密王朝
古罗马银币
秦半两 秦朝
孔雀王朝银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北齐墓葬中出土,成为陪葬品
大食金币
唐朝产物,国内发现最早阿拉伯铸币
古罗马金币
白银流入
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国内
【问题探究】在古代中国出现国外金币的原因是什么?
跨国贸易交往增多,商品经济繁荣
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时间 地域 概况
公元前22—前21世纪 两河流域
公元前16—前11世纪 古埃及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
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
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出现汇票的雏形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问题探究】据材料概括借贷合约要素,分析借贷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伊丁从伊里手中借了银子。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证人:里皮、阿布尔和皮尔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谟拉比第42年。
——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
材料二:在欠款还清后,按习惯要把泥版砸碎。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版,说明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
——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要素:明确借贷双方、还款时间、本息数目、证人姓名并盖章、写明日期。
影响:一定程度推动金融经济的发展。形成超前消费的观念和习惯。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唐)飞钱(便换)
飞钱:唐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流通领域产生飞钱。这是进行款项汇兑业务的凭证,接近现在的汇票,属于信贷业务。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但不能流通于市场,没有货币功能。
钱铺:也叫钱店,出现于明朝中期以后。主要业务是兑换银两,或将顾客手中的铜钱换成银两,或将银两换成铜钱。
清朝庄票
庄票形成于清初,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凭票即付,所以庄票可代替现金流通。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三)商业契约
(唐)《石染典买马契》P39
马壹匹,骝敦六岁。
开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识认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 练主
马主别将康思礼年卅四
保人兴胡罗世那年卅,
保人兴胡安达汉年卌五,
保人西州百姓石早寒年五十
【问题探究】你能从买马契中得到哪些信息?
买卖双方
权益保障
交易内容
文书契约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三)商业契约
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古代世界 ①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古代中国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
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本课知识点自查
1.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起源与发展变化;
2.各地世界特色的商贸活动;
3.以丝绸之路为例,商业贸易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与发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