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及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
2.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及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变化。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 。
2.秦朝的暴政表现:
(1)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
(2)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连坐。
(3)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制造了“ ”。
(4) 统治更加残暴。
暴虐
焚书坑儒
秦二世
课前预习
二、陈胜、吴广起义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戍边途中在大泽乡遇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要被
斩首。
2.起义爆发:公元前 年, 和 率领900多个农民在 举起反抗的旗帜。
209
陈胜
吴广
大泽乡
3.概况:在攻占 后,陈胜称王,建立了“ ”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4.反秦浪潮的继续: 、 领导的起义军队逐渐壮大。项羽在
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 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陈县
张楚
项羽
刘邦
巨鹿之战
207
三、楚汉之争
1.概况: 自称西楚霸王,封 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
战,史称“ ”。
2.结果: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 , 兵败自刎,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胜败原因:项羽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项羽
刘邦
楚汉之争
垓下
项羽
刘邦
在课堂讨论时,陈耕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理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大雨延期只是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就算没有大雨,百姓受逼迫已久,秦末农民起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课堂互动
1.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给我们的启示:国家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项目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例题】《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材料说明大泽乡起义( )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
D
【思路点拨】本题侧重史料实证的考查。由题干中“诸郡县苦秦吏者”“聚者,不可胜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均支持大泽乡起义。
1.秦始皇征调了大量民力服徭役,修建了阿房宫、骊山陵,还修筑了驰道、长城等,可谓“举国就役”。这说明( )
A.秦朝法律非常严苛 B.秦统一后力量强大
C.人民负担十分沉重 D.秦朝疆域十分辽阔
C
基础过关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从900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这最能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违背时代潮流 B.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C.东方六国的影响力十分强大 D.陈胜、吴广起义胜利在望
B
3.(跨学科 语文)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B
4.清朝名臣李光地评价某场战争说:“项羽精彩,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C
5.作为语言精华而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A
1.(跨学科 语文)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消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灭亡原因是( )
①刑罚严酷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 ③沉重的赋税 ④徭役繁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素养提升
2.据史书记载,秦朝时“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这些记载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刑罚残酷 D.兵役繁累
C
3.(2022 临沂)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
C.秦二世统治时
D.西汉建立初期
C
4.(传统文化)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界河”,上面写有“楚
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延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C
5.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刘邦在总结取胜的原因时说:“吾能用之(张良、萧何和韩信等),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据此可知,刘邦认为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B.抓住时机,攻入咸阳
C.注重团结和使用人才 D.强调军队纪律和武力
C
6.(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 陈涉世家》
材料三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始皇的“残酷无道”及其值得后人“仰慕”的“统一中国的工作”。(各举三例)
残酷无道: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徭役繁重;焚书坑儒等。统一中国的工作: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和车辆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各回答任意三项即可)
(2)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此事件有何重要历史地位?
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衰亡史里,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启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言之有理即可)
本课小结
1.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第二阶段由刘邦和项羽继续领导起义军进行反秦斗争,历时两年半,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巨鹿之战是由项羽领导的,该战役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取秦都城咸阳,秦朝灭亡。
3.秦末农民起义并不包括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史论结合等原则;应该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立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功: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大胆创新改革,实行的许多制度和措施一直影响至今。过:秦始皇性格残忍、好大喜功、恣意享乐,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总之,秦始皇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