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3 23: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史记》的作者、记述内容等史实,分析其地位和价值。
4.知道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
5.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目标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问世前的文字载体:甲骨、青铜器物、 。
2.造纸术的发明: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造纸术的改进: 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 造纸工艺,
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 、价格便宜、 。
此后纸的使用 ,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
料,也便利了 。
简帛
西汉
东汉
蔡伦
改进
原料易找
易于推广
日益普遍
典籍的流传
课前预习
放马滩纸
4.造纸术发明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主要成就:写成了《 》一书,发展了 的理论和治疗
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 ”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地位: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 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
为“ ”。
伤寒杂病论
中医学
治未病
临床理论
医圣
2.华佗:
(1)主要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 ”;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地位:东汉末年名医。
麻沸散
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西汉史学家 。
2.内容:
(1)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的史事。
(2)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3)为许多 写了传记。
司马迁
黄帝
汉武帝
下层人物
3.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
4.价值:
(1)史学价值: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纪传体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
(1)兴起背景: 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代表: 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3)传播方式:以治病来传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东汉
张角
2.佛教: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 。
(2)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 。
(3)地位: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4)主张: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印度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
(5)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
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6)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材料 据《说文解字》记载,最早的纸是用蚕丝制造的。蚕丝原料昂贵,产量有限,仅供宫廷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完成了纸原料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纸的成本降低了,因而很快地推广起来。西晋时期,纸原料还扩大到用藤造纸。随着产量的增多,纸逐步普及。
——摘编自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
课堂互动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造纸原料的演变和纸逐渐普及的原因。纸的普及有什么意义?
演变:从蚕丝到树皮、麻头等,后扩大到藤。原因:造纸技术革新、成本降低、产量增加。 意义: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1)政治因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封建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因素:两汉时期,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为两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为两汉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条件。
(5)中外交流:两汉时期中外交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的活跃。
2.佛教与道教异同比较:
项 目 佛 教 道 教
不 同 点 发源地 古印度 中国
传入或兴起时间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汉末年,本土兴起
对来世今生的态度 信仰来世 注重今生
基本教义 主张众生平等;认为人生如苦海,只有忍受苦难、断除欲望,来世才能幸福 乐生、重生,认为生活在现实世界是一件乐事;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
共同点 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都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被统治阶级所用;都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题】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
C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信息“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
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既重视文献史料,也重视实地考察,将多种途径的信息相互辩证,重视史料的真实性。
1.(侧重史料实证)如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们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A.甲骨
B.铜器
C.简帛
D.纸张
C
基础过关
2.(2022 聊城) (传统文化)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B
3.(传统文化)“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就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黄帝
B
4.(2022 贺州)东汉班固在《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
A.《论语》 B.《资治通鉴》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C
5.(侧重历史解释)两汉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B.认为今生忍受苦难,来世能够得到幸福
C.宣传放弃欲望可摆脱生死轮回
D.宣传内容有麻痹思想、加强统治的作用
D
1.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C
2.《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C
3.(传统文化/体育)据史书记载,某医学家对他的学生说:“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下列属于该医学家的医学成就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麻沸散”
D
4.“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 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C
5.(历史解释、史论结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荆楚之地,饭稻羹鱼”“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南米北面,北方饺子南方鱼。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总是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接触与交换,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比较概括古代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状况:南米北面,北方饺子南方鱼。主要原因: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别明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是哪一种生产工艺的流程图?该工艺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该工艺的发明及推广有什么重要意义?
工艺:造纸术。朝代:西汉。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丰富了中原的文化与生活。(符合题意即可)
本课小结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道教是一种宗教,而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1.图1为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它可以证明在 时期中国已
经出现了造纸技艺; 时期 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造纸工艺。
2.图2人物是 末年名医,被誉为“ ” ,著有《 》,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还发展了“ ”的思
想,提倡预防疾病。
3.图3所示历史著作,作者为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
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西汉
东汉
蔡伦
东汉
医圣
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
司马迁
纪传体
4.图4是中国最早的 寺院。最迟至 时期, 已经传入中国并且逐步传播开来。
5.上述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两汉时期的 。
佛教
西汉
佛教
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