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海复初中 黄云飞
题 号 语文积累 阅读理解 写 作 卷面书写 总 分
得 分
温馨提示:
同学们,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4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一、语文积累(2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xiǎng) 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zhuó)__ 有成效;(yōu)_______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变得宁静和(xié)______。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4)题必做,(5)(6)两题选做一题)(6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3) ,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5)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 , 。”
(6)方志敏卧室联 心有三爱: 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 。
3、修改下列病句。 (2分)
(1)语文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2)张华仿佛又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和动听的歌声。
4、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春》一文回绕一个“春”字,依次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B、《济南的冬天》“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课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C、《夏》一文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D 、《秋词》继承了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体现出的是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根据语境,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 2分 )
蓝色的梦,飘呀,飘呀…… ,让他手下妙笔生花;
,叫柳条轻飞起舞; ,让晴空纱衣碧青; ,叫人生无处不风光。
A.飘入广袤的天宇 B .飘进作家的窗户
C. 飘到庭院的树杈 D. 飘落在人们的心里
6、你是一个爱读书、善思考的孩子,认真读题,完成答题任务,显示出你的才华来。
下面文章的思路有些混乱,请认真阅读,按正确的顺序把句子的序号排列出来,写在前面的括号中。( 2分 )
(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
( )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已有”。
(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
( )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7、模仿例句,另外写一句话。(三句任意写一句)(1分)
例句: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 ,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生命是 ,音律和谐,婉转悠扬。
8、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出你联想的对象,并写出联想的过程。(1分)
例:草原---足球
草原---青草---草坪---足球场---足球
二、阅读理解(34分)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10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德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9、从“吹面不寒杨柳风”中可知“杨柳风”就是“春风”,从“ ”
中可知“春雨”又可称作“杏花雨”。(2分)
10、春雨的特点是 和 。(3分)
11、从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章所描写的雨中的气氛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字能否改成“叫”字?为什么?(3分)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13分)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雨。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小,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山上,妻子一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 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3.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2分)
答: 。
14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
15.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
16.从文中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2分)
答:
。
17.文中画线句子中“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答:
。
18.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生命生命》,作者在对生活中所见到的有关生命的例子描写之后,深有感慨地说:“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那么,读了《生命的姿势》这篇文章,你对生命又有何感想?(3分)
答:
。
(三)(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温故而知新 (2)可以为师矣
(3)不亦说乎 (4)诲女知之乎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同学们,当你读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后,心中会有所感触吧;请你写出来,好吗?(3分)
三、写 作(42分)
21、口语交际(2分)
一位报幕员潇洒地走上舞台,哪知一不小心自己绊了一跤,立即引起全场起哄,她站好后说了一句话:“ 。”观众发出了笑声,旋即全场报以热烈地鼓掌。
横线处应填的一句话是( )
A、对不起,我不小心绊了一跤。 B、我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
22、作文(40分)
同学们,令人神往的中学生活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想,希望更多的同学理解你,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对吗?那就请你介绍一下你自己吧!请同学们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情表现你个人的风采吧。
附参考答案:
一、1、享 卓 幽 谐 2、(1)、风正一帆悬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明月别枝惊鹊 (4)、冷露无声湿桂花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青松 翠竹 白梅兰 3、(1)我对语文这门功课很感兴趣。 (2)张华仿佛又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听到那动听的歌声。4、D 5、B CA D 6、 7、盛开的花朵、奔腾的大海、优美的乐曲 8、略 二、(一)9、沾衣欲湿杏花雨 10、细密、闪烁、绵长11、安静而和平 12、“闹”字不仅写出了声响,还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让人联想到春花的多、香、甜,感受到盎然的春意。改成“叫”字,只能表现声音,不够形象生动。(二)13、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换来)儿子生命 14、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地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或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15、细致描写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来之不易,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之的行为。姿态、根须 15、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有丰润,即朴素又高贵吗? 16 、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17、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地消逝。18、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使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等等。
(三)19 、(1)、新知识、新体会 (2)、凭 (3)、愉快、高兴 (4)、你20、略 三、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