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态因素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含哪些因素。
2、通过探究实验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3、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通过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观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2、形成相应的环境意识,以及尊重生命、热爱生物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说出生态因素的概念。
2、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形成相应的尊重生命、热爱生物的情感。
(3)教学难点
1、体验探究过程,体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2、学会从观察生命现象到探究生命本质,感受生命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二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的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生物的教育。本节课我设计为3课时。
3、课前准备
1、实验前1或2天,每小组捉10只活鼠妇。设计实验用具,制作能造成阴暗和明亮、温暖和寒冷、干燥和潮湿的实验用具。
2、搜集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
3、准备实验用具:带盖的纸盒、干土、湿土、常温土、冷冻土。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思考生物换了环境以后会怎样?分析生物的生存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出示“北极熊生活在非洲行吗?”“仙人掌生活在海底行吗?”“人生活 在太空行吗?”等图片。
1、小组分析讨论:生物的生存受什么影响?都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
2、总结: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水、温度、光、土壤、空气、生物等。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设计思想:按照“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知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时自己找出这些因素都包括哪些。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讨等活动自己感悟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
〖活动二〗
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1.让学生说说:在哪里采集到鼠妇的?描述鼠妇的生活环境。
2.小组间提出质疑、交流,归纳鼠妇喜欢生活在明亮还是阴暗的环境中?鼠妇喜欢生活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中?鼠妇喜欢生活在温暖还是寒冷的环境中?④各小组最终总结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3、各小组按总结内容完成:“我想探究的问题”“我的假设”“实验计划”“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我的结论”等(可参照“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来完成以上内容)
4、制定实验计划时要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装置的设计等内容必须强调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盒子两边要都是潮湿常温的土,一边盖上但要保证鼠妇可通过。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两边都盖上盖,一边放干燥的土,一边放常温的湿土。探究“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两边都盖上盖,一边放潮湿常温土,一边放潮湿冷冻土。
5、实验时注意事项:保持教室安静,不要碰撞纸盒,将鼠妇放入纸盒后一定要过5min后再计数,以减小误差;教育学生一定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强调对鼠妇的爱护。
设计思想:这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个实验,先操作然后再总结,自己体会感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设置的技巧的重要性和设置重复实验的必要性。
〖活动三〗
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的?
1、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提示学生“任何一种生物你都能从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感受到它对环境的适应”,如“鱼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应水中生活?”以及“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植物绿色的叶片、发达的根系、花的结构、种子的结构”等)。
2、生物是怎样影响环境的?(有利的一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对气候的改变;有害的一面:乱砍滥伐、掠夺式资源开发等对环境的破坏等)
3、特别讨论有害的一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都造成了哪些破坏?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多的破会?遭破坏的环境对人类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④怎样保护环境?
4、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生物影响环境的相对性。
设计思想:按照“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讨,自己去感知每种生物为了适应环境都有自己的法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既能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能看到我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建立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我盘点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
环境 生物
影响、适应
(四)课外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第五页“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的课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