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4 21: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课标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
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拜占廷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395年,帝国分裂
东罗马
帝国
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
帝国
查理曼帝国
德 意 法
拜占庭帝国
(476年灭亡)
拜占庭帝国
信奉基督教
历经12个朝代
93位皇帝
延续了1058年
圣索菲大清真寺
为什么拜占庭帝国能够延续一千多年?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在395年时帝国分裂为两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君士坦丁堡曾叫做拜占庭,后世学者为了能和之前的罗马帝国以及日后又出现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清楚,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叫做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
根据材料1、2 分析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
材料1: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材料2: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拜占庭出口物资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农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帝国的财富,增强了国力。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
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材料3: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享有种种优势。首先,东罗马的皇帝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开源节流,对都城的攻防体系进行加固;其次,这里城市更多、工业更发达、贸易更繁荣、自由农更多……东罗马拥有更丰富的兵源,其财政收入和税收也足够支持军队发展……——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3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1.攻防体系更坚固
2.经济基础更扎实
3.军事力量更强大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一说伯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查士丁称帝后(518—527),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
1.查士丁尼
527年查士丁尼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舅父去世,查士丁尼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的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查士丁尼经过大规模征战,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2、《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4:“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根据材料3分析制定《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新法典》
《法理概要》
《罗马民法大全》
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和进步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5: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罗马民法大全》
1.根据材料5说说《罗马民法大全》承认什么制度的合理性?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
承认奴隶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材料6: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2.根据材料6、7《罗马民法大全》对哪些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什么法制精神?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7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体现了公平、正义。
3.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材料8:《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民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促成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材料9:《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去统一全国民法的第一次成功。 ——《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材料10: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4.从罗马法的演进来看,可以说罗马法起源于一部法典,结束于一部法典。那么,作为罗马法起源和结束的法典分别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法大全》
材料11: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12: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平公正的原则
法制精神
5.材料三显示《罗马民法大全》旨在保护什么?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6.你觉得《罗马民法大全》中体现了什么精神直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呢?
材料
历史信息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 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说明了罗马法对欧洲、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
①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在北方,阿拉伯帝国的兵锋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帝国顽强抵抗,并且使用希腊火硝大破阿拉伯海军,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在非洲北部最后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②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1071年,塞尔柱突厥军队与拜占庭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决战。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兵败被俘,塞尔柱突厥军队攻占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来自北欧的诺曼人进入地中海,结束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南部的统治。1088年,突厥人的一支佩彻涅格人威逼君士坦丁堡。到11世纪末,拜占庭帝国不仅结束了东方帝国时代,而且丧失了地中海东部的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一个希腊人的王国了。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皇帝是如何自救的?
把行省改为军区,
自由农民编入军队;
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③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十字军东征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准许下,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八次,持续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之后,曾在其废墟上建立拉丁帝国,不久覆灭,拜占庭帝国复国,但昔日雄风已不在,国势衰微,领土缩小。之后不到200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④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后失陷,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
君士坦丁堡之战 ——1453年
材料1:“野蛮的西方靠侵略、掠夺、摧毁拜占庭帝国也变成了文明的西方”。
——《帝国的灭亡》
材料2:“查士丁尼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消灭西欧的日耳曼人诸王国……在东方,与波斯的战争连绵不断。 ——《世界中古史》
材料3: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
——斯拉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外族的入侵,十字军的打击;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骄傲自大,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4.灭亡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国为什么会灭亡?(灭亡原因)
材料: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根据材料你可以从帝国的兴衰中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利历史潮流。
经验/教训:
拜占庭文明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圣索菲亚大教堂
希腊石柱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洋葱头式屋顶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兼收并蓄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今天的欧亚大陆各国,无不受到拜占庭艺术的影响。
帝国文化的影响:
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材料: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一些东罗马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他们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
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盛。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材料一: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有什么特点?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为欧洲近代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1)特点:
材料二: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2)影响:
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百度百科》
材料四: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要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习近平
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衰亡对我们中国有何启示?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