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樊晓晖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1—6 7—10 11—13 14—17 18—22 23 写字
得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yun niang pang bo
2、名言佳句积累默写:(共6分)
⑴潮平两岸阔, 。(1分)
⑵稻花香里说丰年, 。(1分)
⑶ ,思而不学则殆。(1分)
⑷ ,不知秋思落谁家?(1分)
⑸积累写“春”的一句古诗句: (1分)
。
⑹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请积累一句咏月的名句。(1分)
。
3、用修忙乱符号修改下面的作文片断。(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 (5)调位号: (6)留空号
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林非的发言赢的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4、 阅读下面一段话,在规定字数以内回答问题。(2分)
许广平当学生时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罗素的话》,写完后,她把论文交给鲁迅先生批阅。鲁迅阅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批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都批给罗素。”
鲁迅这几句批语的主要意思是(不超过18个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和探究的结果。(2分)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饿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在某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出过事。
6、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2分)
信念是石,敲击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
。
二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陵州盐井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井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人皆患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选自《梦溪笔谈》,有改动)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设于井上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B、而井中阴气袭人 温故而知新
C、以瓦布之 何不试之以足
D、春冬之时 问塔动之因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2分)
(1)岁久,井干摧败( )
(2)人皆患之( )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井干摧败,屡欲新之。
10、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原文标示,并概括大意。(3分)
(1)
(2)
(二)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有关语段,完成文后问题。(共7分)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是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2分)
答:
12、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3分)
答:
13、第1段“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这句话中的“那样”具体指什么?(2分)
答:
(三)阅读《看不见的目标》, 完成文后问题。(13分)
夏季的一个傍晚,我出去散步。
在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打出的弹子忽高忽低,每次都离目标很远。
我站在他身后不远处一直看,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子技术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颗大小合适的石子来,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把石子夹在弹弓的皮套里,一颗颗打出去。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每次都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子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说:“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那你为什么还带他玩这个游戏呢?”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呀。”
“呃……”我说,“可是他……不可能打中!”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的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递给他。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其实打得很有规律,抢打一弹,朝一侧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晚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累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上,我对他们低声立说了句“再见”,然后转身朝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4、在母亲告诉“我”孩子是个盲人前,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至少找出两处并说明理由。(4)分
15、文中“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一句中“望”、“看”、“轻轻地说”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
16、母亲为什么要带孩子玩这个游戏?(3分)
17、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分)
(四)阅读《雾》,完成文后的问题。(11分)
⑴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⑵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静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黑色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⑶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光秃秃的,没有树木,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⑷ 现在照例是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踪影。
⑸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⑹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⑺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阑珊:衰落),像陷在烂泥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⑻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雾——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⑼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很明亮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烦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18、第 ⑵ ⑶ 两段是写作者从自己住所的 观望到的山景。(2分)
19、第 ⑷ ⑸ 两段各有一个“躲”字,它们用得好吗?简要说明理由。(2分)
20、第 ⑸ ⑹ 两段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第 ⑺ 段中“我宁愿后者呵”,“后者”指的是 ,“宁愿后者”是因为它能(用原文回答) 。(2分)
22、下面是对篇末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结合上文看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轨外行动”指的是“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B.作者对“红鲤鱼的轨外行动”充满了喜悦和赞扬。
C.作者不明白“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有什么意义。
D.作者渴望有疾风大雨来驱散抹煞一切雾,迎来灿烂的阳光。
三 写作———老师想欣赏你精彩的文笔(40分,含写字2分)
友情提醒:1、字要规规矩矩地写。2、标点符号要点逗清楚。3、要根据意思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段落。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能吸住老师的眼球!
23、 “说真话,诉真情”、“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作文贵在创新”,这些都是写作文的一般要求。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一件小事,有条理有顺序地写下去,就是一篇文章,如果再倾注自己真挚的感情,就是一篇好文章。
请你选取家庭生活或者学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字左右。
题目: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酝酿 磅礴 (4分,1分一字)
2 (1)风正一帆悬 (2)听取蛙声一片 (3)学而不思则罔
(4)今夜月明人尽望 (5)含“春”或与春有关的诗句即可。
(6)与咏月有关的诗句即可。(6分,1分一句)
3 (1)删去“首先”或“第一个” 。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 。 (3)删去“至少在”或“以上” 。
(4)最后一句前一个“的”改为“得”。(4分,答对一处给1分)
4 批评许广平的论文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好的论文要善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或“不能充分阐明自己观点的不是好论文”)(2分
5 人生在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2分)
6 要求句式一致,意境相同。酌情给分。(2分)
7 (1)B(2分)
8 年代;担忧或担心(2分,各1分)
9 井架朽烂,几次想换新的。(2分)
10 层次划在“岁久”前,第一层写盐井的结构,第二层写修复盐井的措施(4分,层次2分,层意各1分)
11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2分)
12 ①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②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3分)
13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或正确答案只有一个)。(2分)
14 (1)孩子打出的弹子忽高忽低,每次都离目标很远。
(2)每次都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3)母亲从一堆石子中选择大小合适的石子给孩子。
(4)我和母亲交谈,孩子不看着我,仍看着瓶子的方向。
(4分,找出两处即可,答出一处给2分)
15 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意对即可)(3分)
16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孩子相信自己和平常的孩子一样。(意对即可)(3分)
17 能自圆其说,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即可。酌情给分。(3分)
18 后窗(2分)
19 用得好,因为“躲”是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明写电杆、太阳,暗写雾吞噬一切。(2分,手法、作用各1分)
20 抒发对浓雾的憎恶之情。(2分)
21 寒风和冰雪 能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2分,各1分)
22 C (3分)
23 作文(40分)评分标准如下:
分 等 数 次项目 一(好) 二(较好) 三(中) 四(较差) 五(差)
内容(15分) 15一12分 12—9分 8—6分 5—3分 3分以下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题离题 离题无中心无内容
语言(13分) 13—11分 10—8分 7—5分 4—3分 3分以下
语言准确行文流畅 语言较准确语句通顺语病较少 语言大体通顺病句较多 语言不通顺病句多 语言混乱文理不通
结构(10分) 10—8分 7—5分 5—4分 4—3分 3分以下
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衔接自然 结构基本完整层次清楚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草草收尾 结构混乱不成篇章有头无尾
写字2分酌情给分。
说明:在上面基础等级评定之后,可视其发展等级作如下调整:
(1)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可加l一3分。 (2)构思和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有个性,可加1—3分。 (3)语言生动,有文采,可加1—3分。
600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