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课件说明
1.课件全面可编辑,如需要修改课件,双击对应内容进入编
辑状态即可。
2.公式全面可编辑,双击公式进入编辑器即可进行修改。
3.因软件问题,放映时可能会出现压字现象,此时可关掉课件,
重新打开即可。
4.书中加点的字在PPT中作蓝色变色处理。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基础 主干落实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的变化。
②伴随现象: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_____、_____等。
(3)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
【特别提醒】新物质不仅仅是外观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成分发生改变。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新物质
发光
发热
2.物质的微观构成
(1)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等)构成的。
(2)化学符号:氧原子O,氢原子H,氧分子O2,氢分子H2,水分子____。
【特别提醒】氢原子和氧原子先构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了水。
分子
原子
H2O
【导·思】
1.(易错)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轮胎爆炸、气球爆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发光、发热等现象能作为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能。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发光。
知识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2021·济南中考)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是( )
【解析】雕琢玉石、丝线织锦、瓷盘破碎等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制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重点 案例探析
C
【借题发挥】
(2022·淄博临淄区期中)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洒向天空时,水会迅
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如图所示),该过程所涉及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状态变化
C.质量变化
D.熔点变化
【解析】该过程是液态的水冷凝成小冰粒,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
生成新物质,其质量与熔点都没有改变。
B
【生活归纳】
生活现象中隐藏的变化
1.涉及化学变化
(1)燃烧类:蜡烛、酒精等物质的燃烧、火箭发射、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等。
(2)变质类:发酵、发霉、腐烂、牛奶变酸等。
(3)生锈类:金属的锈蚀。
(4)其他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毒剂消毒等。
2.涉及物理变化
(1)形状改变:断裂、破碎、榨汁、裁剪等。
(2)状态改变:挥发、蒸发、熔化、升华等。
(3)其他:风力发电、灯泡通电发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
【A层 基础必会】
1.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使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化学物质用途很广,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有的化学物质是有好处的,例如塑料、合成橡胶等,有的化学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例如农药等。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用量内使用对人体无害,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关键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素养 分层评价
D
2.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模型是( )
【解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选项模型中,A模型为相同的两个氢原子结合的一个氢分子,A正确;B模型为相同的两个氧原子结合的一个氧分子,B错误;C模型为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C错误;D模型为1个独立的氧原子和2个独立的氢原子,D错误。
A
3.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 )
A.发光 B.放热
C.石蜡熔化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4.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冰雪消融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解析】司马光砸缸、冰雪消融、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烧赤壁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5.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木炭燃烧化为灰烬_____________。
(2)酒精蒸发变成蒸气_____________。
(3)铜器表面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铜绿_____________。
(4)火药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
【解析】(1)木炭燃烧化为灰烬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酒精蒸发变成蒸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火药发生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B层 能力进阶】
6.(2022·淄博临淄区期中)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竹料打碎 D.指南针:航海导向
【解析】烟花燃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活字排版、竹料打碎
及航海导向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
7.(2021·黄石中考改编)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
【解析】A指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矿石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包含植物的生长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C中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中燃放爆竹,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
成语、谚语和古诗词中的物质变化
1.涉及物理变化
刻舟求剑 滴水成冰 香气四溢 水中捞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日照香炉生紫烟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锤万凿出深山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涉及化学变化
火烧赤壁 钻木取火 火上浇油 死灰复燃 蜡炬成灰泪始干 野火烧不尽 爆竹声中一岁除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C.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就是使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
D.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解析】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C
9.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 ”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氢分子
D.氢原子
【解析】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
型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图中右侧“ ”
表示氢原子。
D
10.张文与他的同学收集到以下六种物品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_。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_______。
(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
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________;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⑤
④
制作染料
净化空气、净化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图中各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2)①水泥、②黄沙属于建筑材料,和住有关;⑤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和行有关。(3)④食醋属于可食用的调味品。(4)化学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物品和生产材料;制作染料等;用化学方法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净化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