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的溶解知识点学习 基础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物质的溶解知识点学习 基础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6 10: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1.5物质的溶解知识点学习基础卷
一、溶解速率及溶解性
1.下列措施中能加速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  )
A.将固体研磨成粉末 B.静置溶液 C.减少溶剂质量 D.降低液体温度
2.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3.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
I.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II.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其中溶剂都为20克。(实验所需仪器略)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洛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洛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1)在实验中,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   。
(2)本实验中,所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
(3)实验中是如何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    。
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实验才会有科学价值和意义,其中单一变量控制是实验条件控制的重要一环。探究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溶液呈淡黄色 氯化钠完全溶解,溶液透明无色. 碘完全溶解在酒精中
(1)由实验Ⅰ和实验Ⅱ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由实验Ⅰ和实验Ⅲ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木块上浮 B.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
C.U 形管的左侧液面下降 D.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6.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7.物质的溶解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一组是(  )
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④压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区别饱和与不饱和以及转化
8.20℃时,AB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50克的水,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静置,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9.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克。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出来)。
10.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1.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蔗糖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 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12.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均不变
1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升温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溶剂质量不变
B.②到③的操作也可以是降温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②一定比①大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15.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6.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水
三、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17.小科同学在盛有约20℃水的烧杯中加入了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降到10℃左右,此时烧杯中还有大量固体剩余。再往溶液中放入一块木块,放置了一段较长时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了如图ABCD所示的顺序变化。请回答:
(1)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   。
(2)根据图示的现象,请判断在此过程中硝酸钾溶液温度的变化  。
(3)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烧杯内硝酸钾固体量变化及木块沉浮变化的原因。(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硝酸钾(克)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8.20℃时,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质,50℃时,15克B物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饱和,A与B的溶解度(  )
A. 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19.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20.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t/℃ 0 10 20 30
S/g 13.3 20.9 31.6 45.8
 
t/℃ 40 50 60 70
S/g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钾的溶解性属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3)在60 ℃时,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
21.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A.在20℃-30℃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会出现相等的情况
B.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36克氯化钠
C.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将固体研磨成粉末,使颗粒更小,则会加快溶解速度,故A正确;
静置溶液、减少溶剂质量和降低液体温度,对溶解速度都没有影响,故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溶剂的质量、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温度,都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因此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温度、溶剂质量和种类,即①④⑤。
故选C。
3.【答案】(1)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2)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
(3)一定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1)粉末状比块状更加容易溶解,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
(3)实验中是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方法是:控制温度,一定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4.【答案】(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2)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1)比较实验I和实验II可知,溶剂种类相同但是溶质种类不同,因此得到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2)比较实验I和实验III可知,溶质种类相同而溶剂种类不同,因此得到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5.【答案】D
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有溶质析出;析出晶体后,溶液的密度就会减小。浮力等于溶液的密度×g×V排,故浮力减小,木块的重力大于浮力,故木块下沉,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晶体析出导致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溶液密度减小,木块下沉,瓶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导致U形管的左侧液面上升,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A C.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时不放热,也不吸热;故A C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石蜡不会融化;故B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导致烧杯的温度升高,石蜡会熔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1)A
(2)37.5%
(1)根据图片可知,A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的食盐,则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
(2)B中的食盐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
9.【答案】(1)40
(2)是
(3)b=c>a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的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 实验②溶液为140g,但是到实验③溶液依然为140g,说明到实验③溶液已经饱和了,所以 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也就是溶解的最大限度为40克。
(2)实验②溶液为140g,但是到实验③溶液依然为140g,说明到实验③溶液已经饱和了,所以已经不能溶解了,实验③的溶液确实为饱和溶液。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实验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实验②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9%,实验③ 由于已经饱和了,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2.9%。
故答案为:(1) 40 ;(2) 是 ;(3) b=c>a
10.【答案】B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溶解度会变小,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甲、乙烧杯中加入都是蔗糖饱和溶液,100g和200g饱和溶液,溶解度也相同,故溶剂相同含有的溶质相同,5g水中含有的溶质是相同的,析出晶体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都增加;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能够溶解其它溶质,故B错误;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可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当溶剂的质量不变时,可以降温减小溶解度,也可以增加硝酸钾,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以是蒸发水分,也可以是降温减小溶解度,故B正确;
C.如果使用的是降温的方法,那么①②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③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增加溶质,即加入氢氧化钙;
②减小溶解度,即升高温度;
⑤减小溶剂,即恒温蒸发水。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溶质溶剂种类的影响,而溶质溶剂的质量与搅拌不影响溶解度大,所以升高温度可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C。
17.【答案】(1)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吸热
(2)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3)解: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固体溶于水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溶液密度增大。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重力不变,即木块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浮力不变,液体密度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
随着外界环境温度降低,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溶液过饱和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溶液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浮力不变,液体密度减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
(1)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酸钾固体溶于水吸热。
(2)根据图片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溶液温度的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
18.【答案】D
20℃时,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质,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时,15克B物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饱和,那么B物质50℃的溶解度为30g。题目没有指明A与B的温度,因此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答案】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
那么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g:100g=11:10,故A错误,C正确;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0g:(100g+110g)=10:21,故B错误;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g+110g):110g=21:11,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1)A
(2)A
(3)220
(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g,应该为易溶,故选A。
(2)溶液的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都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固体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A。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设2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220g。
21.【答案】A
A.根据表格可知,20℃以下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30℃以上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在20℃-30℃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会出现相等的情况,故A正确;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也就是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故B错误;
C.没有说明温度,则比较溶解度大小没有意义,故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提纯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