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4 22: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采访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我们要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进程,可以采访的人物是(  )
A. 李鸿章 B. 张謇
C. 曾国藩 D. 左宗棠
2.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3.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客观上使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
A. 初步萌芽 B. “黄金时代”
C. 再度受挫 D. 陷入绝境
5.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 辛亥革命 “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C. 北伐战争 抗日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7.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 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B.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8. 1878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主要反映出(  )
A. 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B.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
D. 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9.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一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 民主政治的进程 B. 新式教育的出现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社会生活的变化
10. 下面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1. 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 改良了社会习俗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2. 20世纪前期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变化反映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①以握手、鞠躬礼取代跪拜礼 
②中山装逐渐成为男士的流行服装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婚姻主流 
④劝禁女子缠足,提倡男女同校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自开展“双创”活动以来,创业者、创新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清末状元积极创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是( )
A.张謇 B.魏源 C.侯德榜 D.詹天佑
14.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15.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期间发展最快的是( )
A.军事工业 B.钢铁业和采矿业
C.农业和旅游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17.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中国人在后来的史书中写道: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全程仅需几天。作者描写的意图
是( )
A.说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B.说明近代以后,中国也开始通火车了
C.说明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传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D.说明人们对刚刚传入的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
19.右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分别简述1895—1912年和1912—1919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读材料——民族企业家的艰难历程】
材料一 1895年,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先事筹划。”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该条约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内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结合张謇的事迹,谈谈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观图片——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根据图一,指出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4)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观图片——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图三反映出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哪些变化?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我”奶奶时闹太平天国,“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太平军)杀”。“我”留学时剪了辫子遭同学厌恶,回国后,买了条假辫子应付。直至后来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1)你认为材料中的“官兵”应该是什么军队
(2)为什么会出现“废了假辫子”“穿西装”这种现象
(3)除了“废了假辫子”“穿西装”之外,当时人们的习俗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1-5 BCABB 6-10BDCC 11-15CAADD 16-19DDCC
20、(1)“第一个发展高潮”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黄金时代”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进入了“黄金时代”。
(2)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艰难,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总体水平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和沿海地区的大城市等。
21、(1)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实业救国”。 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践行“实业救国”的口号;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
(3)912—1919年
(4)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5)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礼变成握手礼;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中山装(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22、(1)清军。(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穿西装的人逐渐多起来。(3)人们的礼仪、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