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目录
02
自主探究
01
课前预习
03
分层达标
04
素养强化
课前预习
一、多特殊天气
1.中国的主要特殊天气。
表2-2-7
天气 多发时间 主要特征 影响地区 对我国的影响
__________ _________半年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中国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遭受冻害;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寒潮
冬
续表
天气 多发时间 主要特征 影响地区 对我国的影响
__________ __________季 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 江淮流域 出现洪涝、低温灾害或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台风 __________月 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 对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影响严重 在陆地引发山洪,在沿海掀起巨浪,但带来的雨水能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梅雨
夏
5—10
续表
天气 多发时间 主要特征 影响地区 对我国的影响
沙尘暴 __________季 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 我国北方和西北 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和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
春
二、多气象灾害
2.__________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季,是中国__________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__________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__________的一种气候灾害。
洪涝
夏
秋
东部
干旱
最广
自主探究
2021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简称为“7·20河南特大暴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造成特大暴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读侵入我国的台风路径示意图(图2-2-23),运用所学知识,探究“7·20河南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
(1)2021年,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暴雨连连,而南方地区降雨较同期偏少,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较__________(填“强”或“弱”)。
强
(2)影响河南的台风“烟花”发源于__________ 洋,携带了大量的水汽;位于河南境内的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__________山脉,对水汽起到了重要的抬升作用,形成暴雨。
(3)列举“7·20特大暴雨”给郑州带来的灾害。
太平
太行
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淹没房屋、农田,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面对特大暴雨,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应对?
①收听天气预报和新闻,注意政府和学校发布的通知;②如果在上学途中,可就近跑到商店、旅社、餐厅等公共场所避雨。不要在大树和大型广告牌下躲雨;③在室内,尤其是在低洼院落、平房或是地下室,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④平时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免造成堵塞。
分层达标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2020年6月14日,台风“鹦鹉”在广东省阳江市登陆,广茂、深湛铁路全部停运。据此读图2-2-24,完成1~3题。
1.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夯实基础
B
2.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影响出行 ②多发洪涝 ③农业减产 ④缓解旱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当地居民防范台风“鹦鹉”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关注媒体报道,了解台风最新动向
B.准备饼干、矿泉水、手电筒、药品等物品
C.关闭家中门窗,用胶带固定玻璃
D.在大树或广告牌下避风躲雨
C
D
读我国干旱出现频次示意图(图2-2-25),完成4~5题。
4.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 )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
C
5.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夏季风不稳定
C.台风影响 D.河流季节 变化大
B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我国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示意图(图2-2-26),完成6~8题。
6.这种灾害是( )
A.寒潮
B.沙尘暴
C.梅雨
D.洪涝
A
7.当某地发生这种灾害时,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 B.暴雨
C.相对湿度大 D.急剧降温
8.青藏高原很少受到这种灾害侵扰,这是因为青藏高原( )
A.没有濒临海洋 B.海拔高
C.纬度较低 D.纬度较高
D
B
9.(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2020年入梅以来,浙江省平均降水量超常年同期的61%,多地江河、水库水位持续上涨,甚至某些地方爆发了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当水库泄洪时,可在泄洪区进行拍摄工作
B.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向下坡跑
C.梅雨时期,尽量避免去泥土松软的山坡上进行林业生产工作
D.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C
(2021·甘肃天水)2021年3月14—15日,一场近十年来影响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沙尘暴席卷了我国北方地区。受其影响,西安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严重污染,而同位于陕西的汉中市空气质量级别却为优。据此读图2-2-27,完成10~12题。
10.下列符号中表示沙尘暴天气的是( )
能力提升
D
11.沙尘暴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它能使( )
A.土壤肥力增加,农业增产增收
B.大气能见度降低,交通隐患增加
C.山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D.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会急剧上升
B
12.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汉中市空气质量仍为优,未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汉中市距离沙尘源地较远
B.沙尘暴天气势力弱,强度小
C.汉中市降水丰富,湿度较大
D.秦岭山地阻挡作用显著
D
13.2022年2月18—22日,寒潮自北向南影响广东省,全省出现持续阴雨寒冷天气,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出现5 ℃以下低温,粤北高海拔山区最低气温-3 ℃至0 ℃,部分路段出现道路结冰现象。此次寒潮给广东省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读图2-2-28,回答下列问题。
(1)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__________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山脉②是__________。路径B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③是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2)寒潮是在__________(填“夏”或“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内蒙古
秦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冬
(3)此次寒潮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危害:①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②急剧降温天气会引起疾病发生;③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安全。
措施:采取熏烟、灌水、覆盖等方法,提高农田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以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强化
梅雨是指每年6—7月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台湾、江淮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时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图2-2-29是梅雨形成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简述梅雨的形成过程。
每年6—7月,当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遇上较冷空气时,便会产生对流活动,形成连续降水。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