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7*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部编版)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 tián yě xī shuài zhèn dòng gē yín
dīng níng liáo kuò shēng yīn lüè guò
二、填空题
2.比一比,再组词。
抖( ) 饱( ) 振( ) 斗( ) 抱( ) 震(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秋叶 一( )大雁 一( )田野
一( )蟋蟀 一( )白云 一( )汗水
4.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叮咛”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从形旁来看,可以推断出这个词和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__地嘱咐就是“叮咛”。
(2)我们知道“歌”是唱的意思,“吟”则是吟咏,再联系上下文便可知“歌吟”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本文《听听,秋的声音》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秋天里的______,包括我们具体能听见的,也包括我们不能听见的。诗中写出了秋天里的声音的_____,展现了秋天的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之情。
三、选择题
6.下面都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道别——告别 叮咛——叮嘱 B.掠过——拂过 辽阔——宽阔
C.匆匆——急忙 田野——田园 D.辽阔——狭窄 匆匆——慢慢
7.“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到哪去。
B.秋天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C.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8.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中,形容“歌吟”的是( )
A.丰收的 B.动听的 C.悦耳的
9.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情是( )
A.厌恶 B.怀念 C.赞美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B.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11.下列对“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秋的声音来去匆匆,非常短暂。
B.秋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很远的地方去。
C.秋的声音不知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D.秋天是美好的,短暂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12.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的雾真大,校园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像仙境一般。
B.客人们继续到了,家里热闹起来。
C.我班同学很团结,赢(yíng)了这场拔河比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四、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句子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13.黄叶道别:______ 大雁叮咛白云:________ 秋风歌吟:________
A.“大树妈妈,再见了。感谢您的养育之恩。”
B.“丰收啦,丰收啦!农民伯伯笑开颜!”
C.“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哦。我们明年再见。”
五、按要求,写句子
14.(1)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振动翅膀。(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把黄河、渭河里的水全喝干了。(改“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16.“道别”可用文中的“_______”一词替换。
17.这一小节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来写,写出了风摇大树、黄叶飘落的情景。
18.黄叶用“唰唰”声道别,我知道它是在说:“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田野 蟋蟀 振动 歌吟 叮咛 辽阔 声音 掠过
2.抖动 饱满 振作 战斗 怀抱 震动
3.片 群 片 只 朵 滴
4.说话 反复 赞歌
5.许多声音 动听 美好 喜爱和赞美
6.D
7.B
8.A
9.C
10.C
11.D
12.B
13.A C B
14.麦子晃晃身体,“哗哗”,是麦穗成熟的喜悦。 可爱的蟋蟀欢快地振动翅膀。
黄河、渭河里的水被夸父全喝干了。
15.告别
16.拟人 大树 黄叶 人
17.再见了,大树妈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