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类文阅读专项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扑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地,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币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要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币。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币,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币。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币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币,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1.文章标题“高贵的慈善”中“慈善”在文中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标题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语言的表达效果】
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
3.品读文章中A、B两处画线句子,思考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理解重点语句】
4.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5.选文第⑨段使用了插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也使用了插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比较探究记叙顺序的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瞩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迷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着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6.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7.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9.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
10.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胖头陀坐同桌
金不二
盛夏,窗外的鸣蝉在一声一声歌唱着这个季节特有的火热,教室里也同样充满着新学期的热烈。胖头陀站在讲台上说:“大家好,我叫庞玉明,大家可以叫我小庞。”看着他胖嘟嘟的脸因紧张而憋得通红,讲台下一片哄笑,“小庞,小胖吧!”胖头陀憨笑着走下讲台。
胖头陀将书包往课桌上一摔,铅笔、橡皮、圆珠笔、陀螺滚了满桌,这些小家伙不适时宜地越入了我的地界。我顺手拿起抓在手里:“进入我的领地,可就归我所管了。”胖头陀憨笑着将周围的物品一件一件慢吞吞地捡到一起。
下午两三点钟的阳光简直可以将食物烤熟,我们站在操场上,听着体育老师说:“大家先跑两圈。”大家不情愿地站队开始跑,白杨树后人影一晃,胖头陀啃着冰棍的圆脑袋往里缩了缩。小样,我们在接受天降大任的磨炼,而你却在悠然自得地养膘。“小胖!”我故意对着胖头陀的藏身之处高喊一声。
“都胖成这样了,还偷懒。”体育老师将小胖从白杨树后面揪了出来,“罚你多跑两圈。”我一阵幸灾乐祸地大笑,还没等我爽朗的笑声结束,就听到后面“咚”的一声,胖头陀倒在地上,双眼紧闭,脸色煞白,我硬生生把笑咽下去,背起胖头陀就往医务室跑去。
小胖是因为我的叫喊才被老师揪出来跑的,我俩本就是同桌,愧疚与焦灼像另一轮骄阳在心里烤着我。刚到走廊里,胖头陀就从我背上跳下来,说:“看在你背我的分上,请你吃雪糕。”他生龙活虎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刚才晕倒过。
我先松了口气,继而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我晕,你骗人的啊!”我一把推开小胖搭在我肩膀上肉乎乎的手。小胖嘿嘿一笑,继续把他那肉乎乎的手搭上我的肩膀:“难道你希望我真晕吗?”说到后半句,他竟然盯着我,好像在等答案,我想想也是啊,再次拿开他的小肉手,佯怒道:“去,买冰棍去,跑起来,能减肥。”
期中考试结束,我和胖头陀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庞玉明,为什么你的卷子做了一半,考试中途又睡着了?”老师抖着庞玉明的卷子说道,我扑哧一笑。“笑什么笑,还有你,就不能改掉马虎粗心的毛病吗?”庞玉明看我将老师的火成功引到自己身上,对我轻轻挑了个眉。那肉嘟嘟的脸还好意思玩挑眉,我腹诽着胖头陀。
老师在讲台上汗流满面,胖头陀的口水都溢到了书上,隐约有轻微的鼾声响起。我戳戳他那肉嘟嘟的脸:“给,冰棍加火腿肠。”我想胖头陀一定是听到吃的才从桌子上爬起来的吧,不然怎么可能戳得动他。老师让我监督胖头陀上课睡觉,顺便也给了我一个戳胖头陀脸的机会,说真话,胖头陀肉嘟嘟的脸还真好捏。
校足球赛可是我出风头的机会,在我一个旋风脚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瞬间,后脚被斜伸过来的一只脚成功铲倒。我吃痛倒地,无法爬起来,裁判的哨声惊醒了场外的胖头陀,原本在观众席上打瞌睡的他嗖嗖几步就到了我身边,背起我箭一般向校医室飞去。
“哈哈,你的速度还可以嘛!”我强忍着痛打趣胖头陀。“还得瑟,摔瘸了,我还不得天天背你啊!”他气喘吁吁地说完这句话,我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心里一堵,比刚才摔的还难受。
为了缓解心里的那种酸堵,我嘴上逞强:“喂,我可没要你背啊,再说了,你上次假晕,我不也背你了吗?”还没等我说清楚了这个“背”是胖头陀欠我的,胖头陀就狐疑起来:“难道你在效仿我?没道理啊,你不会为了让我还这个‘背’而离开足球场吧?”胖头陀一边自顾自地分析,一边继续前行,丝毫没有慢下来。
我的小腿骨断裂,脚脖子关节也错位了,需要打石膏。胖头陀干脆天天来我床边写作业,还顺带给我重复一遍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他说他现在上课不睡觉了,因为没人叫醒他了,错过的内容也没人重新给他讲了,我俩哈哈大笑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胖头陀的记忆力超好,数学更是棒,解题思路清晰,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我回到教室开始上课后,胖头陀又开始在课上睡觉了,而我依然会戳他那肉嘟嘟的脸。只是,课后我们一起学习的时间多了,我会给他讲一些他以前落下的知识点,他也会把他那些奇奇怪怪但却清晰简便的思路分享给我,我保持名列前茅,他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中考后,我考出了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胖头陀也考入了另一所重点高中。我的毕业册里,胖头陀的那一页写着:感谢有你坐同桌的日子,睡觉很踏实。下面用漫画的方式画着金庸先生《鹿鼎记》里的胖头陀和瘦头陀二人。
我鼻子酸酸的,胖头陀是庞玉明站在讲台上自我介绍那刻,我就给他起好的外号。他不甘心,就在和我坐同桌时给我起了瘦头陀的外号,虽然我一直嘴上不承认,其实心里早已默默接受。也感谢有你,胖头陀,让我的青春多了不一样的色彩。
(《情感读本·道德篇》2020年第1期)
11.作者深情回忆与同桌“胖头陀”“相爱相杀”的校园往事,读来别有一番趣味,请对这几件事加以概括。
12.本文胖头陀的出场和分别有什么特点?
13.“我”最后自爆“瘦头陀”的外号,有什么作用?
14.综合全文看,“胖头陀”是一个怎样的同学?
15.本文表达了对真挚同桌情谊和美丽青春岁月的深切回忆和深情向往,请你替“我”给胖头陀发一条微信,表达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玉雕替我“说”爱你
禹艳
①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喊他也不搭理。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他去医院,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又遭此打击。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在他8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
②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忙。此后,他和父亲形影不离,工作、吃饭、睡觉,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还当起了师父。他站在一旁“听”父亲向顾客介绍各种玉石,坐在旁边看父亲雕琢,和父亲一起淘采玉料……看得多了,见得广了,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渐渐地还能分辨出优劣美丑来。
③突然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他的反常。有顾客上门时,他总是躲在里屋或是门后,探出个头,怯怯的样子。父亲喊他出来,他十分惊恐,连连摇头。再去医院检查,因为聋哑,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于是,每当有顾客来,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场,还强迫他帮着接待……父亲变得很严厉,总是逼迫他做事情,那阵子他委屈极了,觉得父亲不再爱他了。
④在愁闷情绪之下,他拿起了父亲的雕刻刀。因为只有这时,父亲不仅不会打扰他,逼迫他去招待顾客,还会手把手耐心地教他如何雕刻,怎样雕起来省力,怎样辨别纹理……就这样,他爱上了雕刻,疯狂地练了8年。8年里,他依然很少“说话”,每天练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每一个小时,父亲都陪伴在侧,悉心教导。
⑤16岁那年,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年近五旬的父亲接过时,热泪盈眶。父亲将这座玉雕放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取名《父亲》。顾客前来,一眼便认出了雕刻的是谁,问及出自谁手,得知是又聋又哑的儿子所雕时,无不惊讶,而后啧啧称赞。这家店因为这个励志的少年声名大噪,生意红火了起来。
⑥几年后,他的刀法更娴熟了,前来找他定制玉雕的人越来越多,雕刻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人物,还有风景、属相、吉祥物等,工艺绝对上乘。但人们注意到,再没有一座玉雕超过那座《父亲》。
⑦他依然不喜欢与人交流,当地媒体想采访他,他拒绝了。执着的记者等在一旁,问他:“大家都说,你在16岁出的那座玉雕作品,后来很少有超越的,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心陡然收紧了一下,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指了指发不出声的哑嗓子,又指了指父亲,把手放在胸前打了个手势,“说”:“因为爱。”
⑧是啊,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都是无法超越的。16岁那年,当他终于如父亲所愿,能够拿稳雕刻刀时,他依然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于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那精雕细琢的不是玉石,分明是想要对父亲说的一字一句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5期)
16.仔细阅读选文,以时间为序从“他”的角度梳理情节。
时间 4岁时 8岁后 16岁时 几年后
情节 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 ________ ________ “说”出无法超越《父亲》玉雕的原因
17.文中的父亲对他疼爱有加,体现在哪些方面?
18.他雕出的父亲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将第⑤段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写出来。
19.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20.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21.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2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3.第⑧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4.第 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5.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6.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唠叨,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27.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说多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30.第③段写道“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31.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响莲: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慈善”是指母亲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高贵”是指母亲的施舍保全了捡破烂老人的尊严。 2.“极力躲闪”“不敢”两个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老人担心游戏币被母亲发现的畏惧心理。 3.A句中母亲是因为对老人的贫苦境况心怀同情而“眼睛湿润”;B句中老人是因为被母亲的善良大方所感动而流泪。 4.勤劳能干,细心大方,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的人。 5.选文第⑨段介绍老人贫困、苍老的状况以及买茶叶蛋的经过,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和乐善好施。课文中⑥至 段是插叙,介绍于勒的身世经历,点明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文章叙写的事件是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的故事。母亲的行为既照顾了老人的生活要求,又保全了老人的尊严。所以说是“高贵的慈善”。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语句中的“极力躲闪”“不敢”两个词语,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了老人担心游戏币被人识破的害怕畏惧心理。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A处的“母亲眼睛湿润了”是因为想到“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这样的艰辛生活而“眼睛湿润”,是母亲的同情之泪。B处的老人流泪,原因是母亲接收了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老人被母亲的这一善良的行为所感动而流泪。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主要方法是: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②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③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④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人物活动,所以分析人物就一定把他们放在一定得社会背景下去理解。⑤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可从文章中筛选和概括相关内容分析母亲形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勤劳能干;“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做事细心;从母亲接收了老人的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往往有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对事件解释说明。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上下勾连,使文章浑然一体等。本文第⑨段插入了老人贫困、苍老的状况以及买茶叶蛋的经过,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和乐善好施。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⑥至 段是插叙的内容,介绍于勒的身世经历,交代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为下文写遇于勒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6.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意思对即可) 7.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作铺垫。 8.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9.(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
(2)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 10.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解析】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邻居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而彼得完成了这个“嘱托”的故事,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邻居和彼得想方设法完成 “嘱托”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7.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失火”“ 囚徒们干的”交代事件的起因,“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引出囚犯的嘱托,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8.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一要使用第一人称,二要符合情节和人物内心。本题可结合囚犯的经历:被抓走,可能再也见不到老婆和孩子。此时的心理应该是:拜托邻居完成自己的嘱托,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并表达对家人的爱等等。
9.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1)“煞白”是神态描写,“压低嗓门刚说出”是动作描写。 “急”“压低嗓门”分别写出了人物交代嘱托时的急切和谨慎小心。(2)“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得知玛留莎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时的震惊。
10.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小说讲究构思技巧,如开头的造成悬念,引起兴趣,中间的一波三折,结尾的引人入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以及线索的安排。本文“小红包”贯穿文章始终,作为线索出现;两次设置悬念,邻居和彼得分别如何完成嘱托,最后遇到玛留莎,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11.操场装晕“斗法”、办公室相互揭发、监督上课睡觉、背受伤的“我”去医务室、给“我”补习功课、毕业册深情留言。 12.“胖头陀”在欢笑声中出场,在热泪中分别,满满的都是同桌深情,表现出了“胖头陀”与“我”的真挚情谊。 13.突出了双方友情的真挚,对胖头陀的深切思念,也增加了文章的感人力量。 14.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乐观幽默、重情重义、憨厚朴实、聪明伶俐、鬼马精怪的同学形象。 15.亲爱的胖头陀,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叫同桌,不是所有的情怀都叫青春。有你,我的青春更加绚丽,感谢你,胖头陀。我永远是你相濡以沫、并肩战斗的瘦头陀。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人物是胖头陀和我。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事件即可。结合“体育老师将小胖从白杨树后面揪了出来,‘罚你多跑两圈。’我一阵幸灾乐祸地大笑,还没等我爽朗的笑声结束,就听到后面‘咚’的一声,胖头陀倒在地上,双眼紧闭,脸色煞白,我硬生生把笑咽下去,背起胖头陀就往医务室跑去。”概括得出:操场装晕“斗法”;结合“期中考试结束,我和胖头陀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庞玉明,为什么你的卷子做了一半,考试中途又睡着了?’老师抖着庞玉明的卷子说道,我扑哧一笑。‘笑什么笑,还有你,就不能改掉马虎粗心的毛病吗?’庞玉明看我将老师的火成功引到自己身上,对我轻轻挑了个眉。”概括得出:办公室相互揭发;结合“我想胖头陀一定是听到吃的才从桌子上爬起来的吧,不然怎么可能戳得动他。老师让我监督胖头陀上课睡觉,顺便也给了我一个戳胖头陀脸的机会,说真话,胖头陀肉嘟嘟的脸还真好捏。”概括得出:监督上课睡觉;结合“在我一个旋风脚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瞬间,后脚被斜伸过来的一只脚成功铲倒。我吃痛倒地,无法爬起来,裁判的哨声惊醒了场外的胖头陀,原本在观众席上打瞌睡的他嗖嗖几步就到了我身边,背起我箭一般向校医室飞去”概括得出:背受伤的“我”去医务室;结合“我的小腿骨断裂,脚脖子关节也错位了,需要打石膏。胖头陀干脆天天来我床边写作业,还顺带给我重复一遍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概括得出:给“我”补习功课;结合“我的毕业册里,胖头陀的那一页写着:感谢有你坐同桌的日子,睡觉很踏实。下面用漫画的方式画着金庸先生《鹿鼎记》里的胖头陀和瘦头陀二人”概括得出:毕业册深情留言。
12.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根据“胖头陀站在讲台上说:‘大家好,我叫庞玉明,大家可以叫我小庞。’看着他胖嘟嘟的脸因紧张而憋得通红,讲台下一片哄笑,‘小庞,小胖吧!’胖头陀憨笑着走下讲台”可知,“胖头陀”在欢笑声中出场,根据“我鼻子酸酸的,胖头陀是庞玉明站在讲台上自我介绍那刻,我就给他起好的外号”可知:在热泪中分别。全文通过记叙操场装晕“斗法”、办公室相互揭发、监督上课睡觉、背受伤的“我”去医务室、给“我”补习功课、毕业册深情留言等事件,表现出了我与“胖头陀”之间的真挚情谊。
13.本题考查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胖头陀”和“瘦头陀”是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二者是师兄弟关系。文本结尾自爆“瘦头陀”的外号,突出了双方友情的真挚,结合“虽然我一直嘴上不承认,其实心里早已默默接受。也感谢有你,胖头陀,让我的青春多了不一样的色彩”分析,表达了我对“胖头陀”的思念之情,“瘦头陀”一词也增加了文章的感人力量。
1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根据操场装晕“斗法”可知:鬼马精怪;根据“老师在讲台上汗流满面,胖头陀的口水都溢到了书上,隐约有轻微的鼾声响起”可知:爱睡觉;根据背受伤的“我”去医务室、给“我”补习功课可知: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根据“我的毕业册里,胖头陀的那一页写着:感谢有你坐同桌的日子,睡觉很踏实。”可知:重情重义。根据“大家好,我叫庞玉明,大家可以叫我小庞”可知:乐观幽默、憨厚朴实;根据“课后我们一起学习的时间多了,我会给他讲一些他以前落下的知识点,他也会把他那些奇奇怪怪但却清晰简便的思路分享给我,我保持名列前茅,他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可知:聪明伶俐。据此综述即可。
1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胖头陀”的思念之情,突出二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即可。如:亲爱的胖头陀,缘分让我们相识,或许上天早有安排,让我如此幸运,使我结识了一位真诚的你。为了学业,你我各奔东西,但是我不会忘记你。你永远的瘦头陀。
16. 对玉产生兴趣,爱上雕刻 雕出父亲的模样,送给父亲 17.①给他报语言课,辞去玉器厂的工作;②他患上社交恐惧症,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③耐心地教他雕刻。 18.示例:父亲托着下巴,专注地看着一处,像每一次看他雕刻时的神态,脸上有了一条条皱纹,鬓发胡须,清晰可见。 19.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0.标题中的“我”是指文中的“他”,“你”是指父亲,意思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借助《父亲》这一玉雕作品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1.在内容上,点明他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揭示文章主旨;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表格所给出的时间,梳理出对应的情节。8岁是第8段,写他和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忙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16岁是第⑤段写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
1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作者写父亲疼爱他的内容在②~④段。父亲先是为他辞去工作体现了父爱的无私;再是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是为了治疗他的社交恐惧症,说明父亲用心良苦;最后父亲耐心地教他雕刻,说明父亲望子成龙。
18.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把握“父亲”这一形象。文中的父亲会雕刻的技艺,为了儿子将来的发展,他循循善诱、悉心传授自己的技艺,无私地奉献。所以,据此推断,他雕刻出的父亲的模样,应该与教他雕刻有关。
19.考查对人称的好处的理解。“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20.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此处“玉雕”是指雕刻的一件物品,“我”对应文中的“他”,“你”对应文中的父亲,他不善交流,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雕刻出《父亲》这一作品,借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1.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等。由“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都是无法超越的”,可知《父亲》这一玉雕作品融入了他对父亲爱,进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标题,点明了主旨。
22.张郎在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中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3.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张郎当时内心的兴奋,引出下文带着玉石艰难的向前行进的情节。 24.不能,第十分段具体表现二人的关系亲密与团结,为后文老人赞美他们的心如无价的翡翠作铺垫。 25.张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他在一个人无法带出玉石的情况下,懂得冷静思考,找到对策;张郎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他和李郎结为兄弟,并能共患难,同甘苦,真诚对待李郎。 26.族长的话没有说完,他认为有两颗玉石,其实是将张郎与李郎真诚的心比作无价的玉石。这样留白式的结尾,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又点明主旨,使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
【解析】2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张郎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结合内容来分析,这句话是张郎在得到玉石后内心的感受,属于心理描写,表现其喜悦与兴奋的心理,并引出下文情节。
2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理由:从内容上看,这一段主要表现二人的友好程度;从结构上看,为后文老人赞美作铺垫。
2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张郎在得到玉石后,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冷静思考,发现前几个人死去的原因,明确自己应怎么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张郎李郎结为兄弟,能互相之间真诚相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
26.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结合全文故事内容分析理解。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根据具体文章判断即可。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还有引发读者的想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27. 那天: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 第二天: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 28. 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 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9.是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和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30.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31.示例:您胳膊上吊着绷带,蹬得那么用力,那么困难。那时候,你们从不在我面前提起生活的艰难,其实,我都懂。您和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委屈我,谢谢您!
【解析】27.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那天: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妈妈已失业在家的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第二天: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坐在上学的车中深受感动。
28.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结合“未雨绸缪”所处的语境来分析,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指的就是前文所说的,她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响莲在爸爸受伤的第二天一早,向妈妈提出坐公交车去上学,可以看出她很懂事,知道家庭的艰难,所以她坐在车中“未雨绸缪”的想法应该是: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29.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从文中爸爸妈妈的两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将响莲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而且能勤俭持家,是一个关心孩子,体谅丈夫的好妈妈;爸爸的话语不多,但在妈妈抱怨老板娘不尽人情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理解,表现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的爸爸,从后文他虽然受伤,但还用健康的双脚去蹬布,更突出了他的担当与对孩子的爱。
30.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响莲虽然家庭贫困,但学习不落后的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即可。如“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31.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