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第2课时习题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第2课时习题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4 22: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农业
第2课时
目录
02
自主探究
01
课前预习
03
课堂反馈
04
素养强化
课前预习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南方与北方的农业差异。
表4-1-2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其他经济作物
北方 _____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_____ 花生 _____ 棉花
分界线:______—______一线
南方 _____为主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_____ 油菜 _____ 棉花
旱地
小麦
甜菜
水田
水稻
甘蔗
秦岭
淮河
2._____________布局和以果林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使山区经济日益繁荣。
3.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差异大,___________发展农业,农业生产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立体农业
低山丘陵
因地制宜
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4.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_________________,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5.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
优质
高产
高效
低耗
自主探究
以北京为例,探究因地制宜的农业布局。
材料一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部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温室或大棚会获得相应资金补贴。
材料二 北京农业分布示意图(图4-1-6)。
(1)北京在远郊平原发展种植业,
在远郊山区发展林业,体现了
_____________理念。
(2)目前北京人餐桌上的蔬菜越来
越丰富,试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因地制宜
①交通改善;②保鲜技术提高;③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④市场需求量增大;⑤政策支持。
(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试说明其主要意义。
①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读图4-1-7,下列关于图中四
种农作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甘蔗,②棉花,③油菜,④大豆
B.①甘蔗,②大豆,③油菜,④棉花
C.①大豆,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
D.①棉花,②油菜,③大豆,④甘蔗
C
(核心素养·区域认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眼中的江南是美不胜收的画卷。对于江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据此,完成2~3题。
2.艺术家说“江南美如画”,江南景观是 ( )
A.河湖密布,鱼米丰饶 B.平原广阔,麦浪滚滚
C.群山环抱,冰川广布 D.高原坦荡,荒漠广布
A
3.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式是( )
A.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发展立体农业
C.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D.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B
4.(2021·四川凉山)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表4-1-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表4-1-3
A.种植业 B.水产业 C.林业 D.畜牧业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
比重 5.1% 12.7% 53.23% 28.97%
D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我国热带界线和橡胶分布示意图(图4-1-8),完成5~6题。
5.橡胶主要分布于(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纬度
A
6.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重要的橡胶基地,该地区发展橡胶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①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②地形平坦 ③地势高 ④受寒潮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麓在清澈的泉水润泽下,形成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生产出著名的京西稻,其种植历史悠久。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稻田面积不断缩小。近年来,海淀区大力保护和推进京西稻文化,开展保护性种植,举办插秧节、收割节等活动,再造十里稻花香的盛景。京西稻田采用“稻鸭共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水稻田里放养鸭子,鸭子吃水田里的草,粪便可以当作有机肥料,同时使用无人机实施病虫害精准防治。据此,完成7~9题。
7.海淀区种植京西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优质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8.实施“稻鸭共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 )
①增加当地耕地面积 ②丰富农产品的类型 ③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在京西稻生长过程中应用无人机可以( )
A.使农业摆脱自然限制 B.提高生产效益
C.降低单位面积产量 D.降低作物抗旱能力
D
B
10.近年来,无土栽培方式(图4-1-9)备受关注。无土栽培因其不受区域、季节、品种等限制,各地可实现全年反季节生产各种蔬菜、瓜果、花卉等。对无土栽培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科技 D.水分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我国小麦、稻米进口量分别占我国小麦、稻米总产量的2.3%和1.8%。其中主要进口的为强筋和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材料二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在冬季时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每年 9 月至次年 5 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科研人员会前往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从事“南繁”工作。
材料三 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图4-1-10)和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位置示意图(图4-1-11)。
(1)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均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大米、小麦完全实现了自给,少量进口是为了调剂___________结构。
高于
消费需求
(2)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地区主要种植________,南方地区主要种植________。
(3)说明三亚成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气候优势。
小麦
水稻
①三亚属于热带,长夏无冬;②纬度较低,冬季的日照时间较长。
(4)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请解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含义。
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提高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素养强化
桑基鱼塘(图4-1-12)是我
国珠江三角洲常见的农业生产模
式。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易涝。自南
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
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
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也逐渐蓬勃兴起。
分析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与生态的关系。
利用洼地,挖塘筑基,塘中养鱼,基堤植桑、育蔗、栽种果树,复用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又以蚕粪、蚕蛹等为鱼饵,如此塘基互养形成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