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把握朗读技巧
以读促解
发挥联想和想象读出画面
结合作者及创作背景,体味情感
方法指点
学习古代诗歌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诗一般按“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节奏朗读。
3.三读,读出韵律
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声调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
4.四读,读出情感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ɡ zhì
zāi
观
沧
海
xiāo sè
曹 操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二读,读出节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三读,读出韵律
课文解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jié
dàn
sǒnɡ zhì
到达,登上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s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s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像
它,指沧海
银河
幸运得很,好极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哪个字统领全篇?
了解内容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观”到了什么?
(结合具体诗句展开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
透过诗句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
感悟意境
水
沧海
日月
星汉
洪波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观
同学们,透过哪句诗,你还能感受到哪些不是“观”到的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联想
想象
感悟意境
助读材料
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身为主帅的曹操,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创作背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这四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四句话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名句赏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读,读出情感
板书设计
观沧海
实景
水:澹澹
山岛:耸峙(壮丽气势)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
虚景
借景抒情
博大胸襟
诵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读出节奏
3.三读,读出韵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课文解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降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4.四读,读出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哪个词直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
愁心
本诗是如何体现“愁心”二字的。
感悟意境
杨花落尽
暮春景象
寓意“漂泊无定”
子规啼血
悲凉、伤感的氛围
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悲痛,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过五溪
4.四读,读出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景:
情景交融
杨花落尽
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
寄情明月
随君相伴——同情、关切
杨花
子规
杨花,即柳絮,在古诗词中,有相思、漂泊不定、春光易逝
(时令)、人生聚散无常、飘零悲凉、深情等含义。
子规:又叫杜鹃或布谷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
夜鸣,啼叫声哀怨(不如归去),常被用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文化积累
4 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押韵和节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在今江苏镇江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能高悬。
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
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以小见大
··
··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
寄寓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名句赏析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
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读情感
次北固山下
游子思乡
旅途之景:青山绿水图
结构梳理
江上之景
大江行舟图
海日江春图
思乡之情: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感悟意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瘦马
西风
古道
人家
流水
小桥
昏鸦
老树
从上述景物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呢?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秋风
形容悲伤到极点
课文解读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于是在一次旅途中,他下了《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背景链接
孤寂
萧瑟
表达漂泊的游子的凄苦之情
凄清
凄冷
3.三读,读出韵律
4.四读,读出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写景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凄凉
冷清
羁旅之思
思乡之愁
结构梳理
天净沙·秋思
作业:
请查阅资料,积累中国文化中老树、西风、古道、夕阳、大雁、杨花、明、秋风等意象所代表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