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古代两河流域
课标: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 ( 希腊语: Μεσοποταμ α, Mésopotamiā),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两河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地理位置概括了现今的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区,苏美尔人具有精湛的创造力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已知最早用文字记录思想与文学的民族,苏美尔人技术广泛,包括发展农业,发明车轮,宇宙学、占星术、宗教、科学、政府、医学、哲学、伦理学、图书馆、学校、啤酒、时间测量:将一小时划分成60分钟,一分钟为60秒;更是城市和音乐的主要发展地,都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因此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根据图片说说什么是两河流域?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材料: 约从公元前 3500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大约在公元前 24 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二、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
(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汉谟拉比死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许多地方发生暴动,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 1595 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人 物 扫 描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
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九年级上册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情况及其文明成就。
走向强盛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文明成就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阶段 文明 政权 时间
(公元前)
第一阶段 苏美尔 文明 (公元前4000-2006年) 苏美尔早期王朝 公元前2900-2334年
阿卡德帝国 公元前2334-3193年
古提王国与拉格什第二王朝 公元前2193-2120年
乌尔第三王朝 公元前2112-2006年
第二阶段 巴比伦 文明 (公元前2006-539年) 伊辛-拉尔萨 公元前2006-1763年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94-1595年
加喜特王朝 公元前1595-1157年
伊辛第二王朝 公元前1157-1025年
巴比伦第五王朝 公元前1025-732年
亚述帝国 公元前732-627年
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12-539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历程
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1:
“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上,距今三千七百多年”。正文有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太阳神
汉谟拉比
君权神授的思想
根据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什么样的统治思想?
材料2:
“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1902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西南部的苏撒古城旧址上发现一块黑色玄武岩石,几天后又发现了两块,拼合起来后,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该石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
评价: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是兴盛于中东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象征。这座由巴比伦在公元前18世纪建造的高大的玄武岩石碑,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还是在圣经法典之前的古代最全面的司法典籍。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讲解词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
美国国会大厦
汉谟拉比浮雕
《汉谟拉比法典》的现实影响
材料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是 古 巴 比 伦 王 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根据材料1指出古巴比伦社会的三个等级。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2)根据材料1归纳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的表现: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买卖奴隶,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 谟 拉 比 法 典 》的历史影响。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是 古 巴 比 伦 王 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材料2:《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根据材料2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前文里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这与法典内容是否符合呢?
并不符合,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材料一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编订的?
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时编订。
(2)结合所学知识,制定此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等级制、土地制、雇佣制等都作了具体法律规定。
(4)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君权神授
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材料三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一部法律,1997年又对它作了较大的修订。该法律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新法律对经济领域中的犯罪、黑社会和恐怖活动的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这就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材料一的条文出自哪一部法典?根据材料分析,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在世界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汉谟拉比;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人类建立政府主要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4)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
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依法治国。
空中花园遗址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为入侵的外族波斯帝国所灭,与它一同陨落的还有那座为后世向往的空中花园,至此璀璨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中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知识拓展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游牧部落即希伯来人(犹太人古称)迁徙到地中海东岸。公元前11世纪,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公元前722年,被外族灭亡。他们不堪忍受外族人的奴役和残酷统治,于是流散到世界各地,过着漂泊的生活。中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占据这块地方,建立巴勒斯坦国。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回归建立了以色列国,把巴勒斯坦的一百多万阿拉伯人赶走,造成巴勒斯坦难民问题。这就是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知识拓展
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
3.《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