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3.1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称赞一个人博学多才。你熟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吗 他不仅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一位知风识雨的气象学家,他“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状况是多么重要。在现实社会中,工业、农业、交通、贸易等活动都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吗
新课导入
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1
天气及其影响
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CONTENTS
课程目录
2022新课程标准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
3.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片。
4.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活动:阅读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对话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对话中描述天气的时间有多长?
风和日丽
蓝天白云
乌云密布
风雨交加
昨天
今天
明天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
阴
晴
风
雨
冷
热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的特点
时间短,不稳定
例如: “太阳雨”、“雷阵雨”。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气候
人们通常用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平均天气状况来描述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气候的特点
长时间、稳定、变化不大
春季温暖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少雨
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的四季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和气候比较
项目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时间
变化性
描述词语
联系
长(多年)
短
变化不大
时刻变化
终年炎热,终年寒冷、干燥等
阴晴、风雨、冷热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判断下列词语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天气与气候的最大区别在于气候会体现出一年或者四季的变化!
1. 昆明四季如春 ( )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3.明天大风降温 ( )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
天气
气候
天气
气候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产生的影响
对交通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对军事影响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想一想:天气影响人们的哪些活动?
第一部分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谚语
1.燕子低飞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4.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小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有很多谚语就是利用小动物的活动来判断天气的。
2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们从哪些途径得知明天的天气情况呢?
手机app
互联网查询
12121
电视播报
听广播
打电话
看报纸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什么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作出准确预报,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主要预报什么?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产生过程
气象站进行气象观测
接收卫星发射数据
计算机对资料进行处理制成图表
天气预报员对图标分析判断,作出结论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卫星云图
通常,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各地区的阴雨天气状况。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卫星云图中绿色、蓝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常用的天气符号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S
晴
阴
多云
台风
雾
雷阵雨
冰雹
霜冻
沙尘暴
西北风6级
中雨
小雨
中雪
雨夹雪
大雨
暴雨
小雪
大雪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两个表示阴晴变化或降水类型的天气符号放在一起表示什么?
晴转多云 17 °C ~23°C
17 ℃~23℃
8 ℃~15℃
小雨转中雨 8 °C~15°C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风杆
风尾
风力
风向
风的表示
风向:
风力:
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风的强弱
风向杆指示风的去向
风羽指示风力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风力2级
风力1级
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
北
东
南
西
东北风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判断下列风力和风向
西风5级
南风2级
西北风6级
北风10级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小树随风弯;
六级举伞有困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刮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员
第二部分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下列哪些图天气不适合当前的活动?
台风
霜冻
沙尘暴
晴
插秧不合适
打篮球适合
捕鱼不合适
跳绳不合适
3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指数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指数
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浓烟等
人为原因
气压高低、风力大小
自然原因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伤害越大。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判断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等。
空气污染的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每天的不同时间、每周的不同天数、工业活动和交通密集度等。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更多
破坏植被
工厂污染
汽车尾气
过度
城市化
燃放烟花炮竹
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雾和霾的区别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沙尘暴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
应该将秸杆粉碎还田,或将秸杆粉碎,制成沼气,沼气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城市里的汽车总量加以控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提倡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汽车加装净化装置等。
第三部分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1)禁止焚烧秸秆,实行秸秆还田。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少用私家车;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路。
(3)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4)加强绿化,植树造林等。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区域空气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的是( )
A. 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 B. 禁止焚烧田地作物秸秆
C. 对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D. 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3. 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
A.晴朗无云 B.多云有小雨 C.四季如春 D.暴风骤雨
D
D
C
板书设计
多变的天气
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
天气系统的符号
洁净的空气
天气:
绿色:陆地
记忆常用的天气系统的符号
空气污染指数
污染空气的行为
气候:
短时间,不稳定
长时间,稳定
蓝色:海洋
白色:云层
谢谢观看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