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5 09: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费正清

PART ONE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lick Here To Add A Large Title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B、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据不完全统计,1912—1922年,在中国发生的较大的内战有179次之多,战火几乎遍及全中国。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开始标志
1915年《青年杂志
(1916年改称《新青年》 )
2.主要阵地
3.代表人物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 1917年
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胡适 1910年 赴美留学 1917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 1913年 赴日本留学 1918年
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教授
鲁迅 1902年 留学日本 1920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陈独秀(1879-1942年)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安徽绩溪人
鲁迅
1881.9.25~1936.10.19
浙江绍兴人

PART TWO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Click Here To Add A Large Title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 倡 民 主
反 对 专 制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提 倡 科 学
反 对 迷 信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速读教材57-58页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了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女孩子,因为未婚夫死掉,她也被自己亲生父母活活饿死。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 ----1917年1月《新青年》
反对旧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人权、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阅读P57相关史事)
提倡新道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3.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在这样的时代,还无人敢说政府官吏没什么用处,他们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华老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患了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 ——鲁迅《药》
专制VS民主
愚昧VS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科学
Science
赛先生
民主制度
民主思想
(反专制)
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
(反愚昧、迷信)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学革命
(4)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发表 ,他强调以 代替 作为新文学语言。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
文言文
发表 ,他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 。
《文学革命论》
旧文学
新文学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5)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期)
李大钊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PART THREE
Click Here To Add A Large Title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表2: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孔子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莫里斯
2.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地位: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国学大师钱玄同: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
陈独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局限性: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进步性:动摇了……使……为……。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
课堂小结
层面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器物)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文化)
事件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启发国民意识
性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扬民主科学 D、提倡自由平等
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