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七年级上册第6课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
提示: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了解经济发展的情况。
请说出图片工具的使用时代、材质?
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工具的进步)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1、农业发展:
文物看发展:
牛耕的使用(耕作技术的进步)
牺尊 春秋晚期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1、农业发展:
探究看时代:
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铁制农具
牛耕
铁器、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何作用?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2、手工业发展:
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2、手工业发展:
“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
“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
——郭沫若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3、商业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
——《管子·轻重甲》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跆躏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史记·货殖列传》
一、春秋之变——铁器牛耕促发展
铁制农具、牛耕
(生产力水平提高)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
商品来源
经济发展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那周王室呢?周王室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畿面积缩小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结论
思考: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春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为了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各国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战争。
王室衰微
三、春秋之乱——诸侯争霸促交融
齐桓公
3、春秋首霸:
观察地图,结合书本相关史事,试从自身实力、地理位置和政策的角度谈谈齐国崛起的原因。
③.正确谋略: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①.自然条件:依山背海,资源丰富
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春秋无义战
弊: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
利:①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利:②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