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远古的传说
第一部分
华夏文明的起源
你能讲述这些故事吗?或者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神话传出?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有自己的地域、名称、语言、习俗和宗教,有管理内部公共事务的机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特别是由于军事活动的频繁,便出现了部落的联合组织——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通常由若干近亲或相邻的部落结成。为了共同的军事行动的需要,便结成临时的或永久性的联盟。部落联盟有自己的方言和地域,部落联盟组织加强了各部落经济、文化的联系,为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阅读材料并概括其中的信息,简要描述“民族的形成”过程?
早期社会组织形式由血缘关系来维系。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
部落联盟组织之间不断的交流和联系,促成了民族的出现。
试推测壁画反映的信息?
材料一: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i,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i,棕熊)貔貅 (chu)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材料二:《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轩辕”“神农氏”分别指的是谁?
(2)结合课本知识,简述爆发于“阪泉之野”的历史事件。
阪泉之战: 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部落战败,归顺黄帝部落,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联盟。
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涿鹿之战: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由多民族的交融形成。
第二部分
炎黄子孙的薪火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炎黄”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始祖”?
炎黄部落在打败蚩尤部落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说一说拜祭黄帝陵有何现实意义?
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第三部分
推举贤德的禅让
结合课本回答,部落联盟首领是依据什么选出来的?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制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 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 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 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禹画九州
第四部分
传说中有真实?
分析图片和材料信息,说明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方面,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的真实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用史料来实证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
1.涿鹿之战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下面是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2.中国人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自称为“炎黄子孙”。每年春季,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会集在黄帝陵和炎帝陵举行盛大的祭陵仪式。这主要是为了( )
A. 铭记炎黄历史功绩,激励革命意志 B.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先祖遗志
C. 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共谋民族复兴 D. 建立民族血缘联系,再造民族辉煌
3.“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材料描写的是涿鹿之战 ②这次战争的交战双方是炎帝、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③材料的叙述带有神话色彩 ④材料的叙述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
√
4.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6.“吾祖赫赫,伟业煌煌,肇始文明,光被遐荒。制礼作乐,教民德尚,行造舟车,医重岐黄。”根据材料判断这篇祭文是在拜谒( )
A. 黄帝 B. 蚩尤 C. 炎帝 D. 大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