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从小女孩悲惨生活,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
4.激发孩子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教学重点:
把握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情景,体会她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
感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大致的内容,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冻死街头的。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学习1-4自然段段。
1.指名读,生听,体会小女孩艰难的处境。
3.质疑: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书上的句子概括,并找出依据。)
如:“可怜”的小女孩-------(展示课件:21-22-23)
(二)学习5-9自然段。
重点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第5自然段,思:小女孩坐在墙角做了件什么事?她看到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个景象?
(a、自学自悟 b、四人组讨论 c、小组长填表)
师据课堂生成点拨:小女孩坐在墙角擦燃了火柴,于是就看到了一个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温暖。(展示课件)
板书:(现实:寒冷。 幻象:火炉。 渴望:温暖)
2.合作学习6-9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
讨论任务:
a、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
b、分别看到什么?
c、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课后第二题)
完成学习单(课前发放)。
汇报展示。
师整理总结下表。(展示课件)
教师引导质疑:
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终于抽出” 犹豫了好久
最后一次:“赶紧擦着” 迫切,毫不犹豫。
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一根,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们讨论回答。(师展示课)
板书:
现实:饥 饿 幻象:烤鹅 渴望:食物
现实:大年夜 幻象:圣诞树 渴望:欢乐
现实:挨打受骂 幻象:奶奶。 渴望:关爱
现实:受欺压 幻象:跟随奶奶飞往幸福国度 渴望:幸福)
(三)学习10、11自然段。
方法同上。
思考:1、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
2、最后一段中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展示课件点拨)
教师据学情提示:小女孩的生活多么悲惨啊,多么令人同情啊!在那个贫苦人民受欺压的黑暗时代,人民时时刻刻都在向往幸福的生活。因此,作者用这件事实来揭露和批判当时黑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思维拓展。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在这个小女孩冻死街头这里结束了,多么凄惨的故事啊,在这个故事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和大家交流一下吧。(课后第三题)
1.分组讨论。
2.师生共同整理归纳。(课件展示引领)
四、总结升华。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规纳主要内容)
2、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学习体会文章中心)
(展示课件)
五、巩固练习(展示课件)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 看到(幻想) 现实 渴望
第一次(1根) 火炉 寒冷 温暖
第二次(1根) 烤鹅 饥饿 食物
第三次(1根) 圣诞树 大年夜 欢乐
第四次(1根) 奶奶 挨打受骂 关爱
第五次(整把) 一起飞走 受欺压 幸福
黑暗现实,向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