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明确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2.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这首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了解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营、军营
重阳节
故乡
思考探究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一个“强”字,表明了作者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突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无人送酒来
运用典故,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
作者写思乡,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更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具有重阳节的特色。
遥怜故园菊
诗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既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了“长安故园”,紧扣诗题。
应傍战场开
紧扣住诗题中“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积累拓展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这首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第一次远赴西域,前往安西都护府。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背景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写眼前实际感受
夸张,表现思念之情
典型情节
诗人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的眷恋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将《逢入京使》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