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第26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八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9新人教高考真题分类集训
1. [2022广东·3,2分,难度★★☆☆☆]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
1.A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符合题意。
答案
2.D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2. [2019全国Ⅲ·5,6分,难度★★☆☆☆]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3. [2020海南·4,2分,难度★★☆☆☆]
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答案
3.C 人体体温日节律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日节律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人体体温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D正确。
4. [2021海南·5,2分,难度★★★☆☆]
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答案
4.A 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也可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相互渗透,A项错误;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C项正确;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以增大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水分减少,减轻水肿症状,D项正确。
答案
5.AB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机体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B项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也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体内的水量增加,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项正确。
5. [2021河北·17,3分,难度★★★★☆](多选)
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答案
6.ACD 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6. [2020山东·18,3分,难度★★★★☆](多选)
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第27练 神经调节
1. [2021河北·11,2分,难度★★☆☆☆]
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
1.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而在静息状态下,K+外流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正确;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谷氨酸和一氧化氮都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
【方法技巧】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下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分布情况:
(2)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
①若膜外的Na+浓度升高,则膜内外Na+浓度差会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反之,会下降。
②若膜外的K+浓度降低,则膜内外K+浓度差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反之,会减小。
2. [2022全国乙·3,6分,难度★★☆☆☆]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
2.B 据题干信息可知,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降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或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减少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等都可抑制兴奋传递过度。若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过多,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A错误;若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过度会被抑制,此治疗方法合理,B正确;若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不能及时被分解,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C错误;若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会导致神经递质与更多受体结合,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D错误。
3. [2020北京·8,2分,难度★★★☆☆]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答案
3.B 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由题中信息食欲肽可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食欲肽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再结合题中信息药物M可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4. [2021江苏·6,2分,难度★★★☆☆]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答案
4.C a兴奋后可能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a兴奋可能会引起b、c兴奋或抑制,A项错误;动作电位是由Na+快速内流产生的,B项错误;脊髓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可以完成,D项错误。
答案
5.A 根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牢记】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反射,D正确。
5. [2020山东·7,2分,难度★★★☆☆]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6. [2021海南·9,2分,难度★★★☆☆]
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
B.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
C.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
D.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
答案
6.A 据题干“临床上……抑郁症状”,推测NE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A项正确;NE是一种神经递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该药物的作用是抑制NE的重摄取,而对NE进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C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7.D 由题意可知,神经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有关,K+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当K+浓度为4 mmol·L-1时,细胞维持原有静息状态,A项错误。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细胞内外K+浓度相等,K+外流不会增加,B项错误。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时,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细胞膜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时,细胞兴奋,C项错误、D项正确。
7. [2021湖北·17,2分,难度★★★☆☆]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K+浓度为4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当K+浓度为150 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
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
8. [2019北京·2,6分,难度★★★☆☆]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
8.B 本题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B选项正确。
9. [2021湖南·11,2分,难度★★★★☆]
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
9.A 由图可知,TEA阻断钾通道,TEA处理后内向电流仍存在,外向电流消失,A项正确;阻断钾通道后外向电流消失,说明外向电流由K+通道所介导,B项错误;TTX阻断钠通道,TTX处理后外向电流仍存在,内向电流消失,C项错误;内向电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项错误。
10. [2020天津·14,12分,难度★★★★☆]
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 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 (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 (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 膜。
(3)上述 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 (多选)。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
10.【参考答案】 (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
【解题思路】 (1)分析题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分析题图,Ca2+内流能促进含有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从而促进该递质释放,而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抑制Ca2+通道开放,从而抑制BC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的释放量减少,与乙膜上的受体结合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分析题图,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能促进Ca2+通道开放,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释放甘氨酸,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释放的甘氨酸与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因此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当BC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与G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诱导GC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又能与B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BC释放神经递质,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题述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含有甘氨酸、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这些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因此选CD。
11. [2020浙江7月·30,10分,难度★★★★☆]
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 。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 。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 。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
答案
11.【参考答案】 (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2)如图
溶液K+、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3)①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②主动转运 减少
③传入和传出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本实验研究神经细胞膜外K+浓度升高对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1)实验思路中,组1(生理溶液编号为a)是对照组,测得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组3是实验组,测得Na+浓度提高(生理溶液编号为d、e)情况下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因此推断,组2测得K+浓度提高情况下的静息电位,生理溶液的编号应该为b、c。
(2)依据题干,a组的静息电位是-70 mV,动作电位的峰值是+30 mV。静息电位的产生依靠K+外流(K+通过K+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K+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b、c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依靠Na+内流(Na+通过Na+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Na+浓度差变大,兴奋时,Na+内流的量相对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d、e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②生理溶液中的Na+浓度大于神经细胞内的浓度,放射性同位素 逆浓度梯度从神经细胞内进入生理溶液,该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主动转运减弱,24Na+外流量减少。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
12. [2021湖北·23,14分,难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的基本单元。神经环路(开环或闭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调控主要取决于神经环路而非单个的神经元。
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是食物感觉神经元,B、D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中,A的活动对吞咽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减弱C对吞咽运动的抑制,该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秀丽短杆线虫吞咽运动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吞咽运动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 。
(3)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去兴奋对A神经元调节的作用是 。
(4)根据该神经环路的活动规律, (填“能”或“不能”)推断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
答案
12.【参考答案】 (1)减弱 增强
(2)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
(3)抑制
(4)能
【解题思路】 (1)在食物缺乏条件下,A神经元对B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使B神经元对C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增强,C神经元对吞咽运动的抑制作用增强,即A神经元的活动增强了C神经元对吞咽运动的抑制作用,吞咽运动减弱;反之,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吞咽运动增强。(2)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3)分析可知,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最终的结果为A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即去兴奋可抑制A神经元的活动。(4)结合题述去抑制和去兴奋过程可知,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
第28练 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
调节的关系
1. [2021全国甲·4,6分,难度★★☆☆☆]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
1.B 下丘脑上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项正确。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项错误。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体内水平衡,C项正确。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体温平衡,D项正确。
2. [2021海南·16,3分,难度★★☆☆☆]
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答案
2.D 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A项正确。人体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以降低体温,B项正确。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项正确。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体主动饮水,D项错误。
【知识储备】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3. [2020全国Ⅰ·3,6分,难度★★☆☆☆]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
3.D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若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也随之减少,细胞代谢减慢,机体产热减少,A项正确;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较少,注射垂体提取液后,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多,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不会恢复正常,D项错误。
4. [2021海南·10,2分,难度★★☆☆☆]
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
C.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D.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答案
4.C 一般认为,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幼年侏儒症患者,无法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A项错误;G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项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C项正确;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激素没有催化作用,D项错误。
5. [2021河北·10,2分,难度★★★☆☆]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
5.C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增强,血糖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增强,A正确;②中涉及迷走神经和胰岛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而③中涉及兴奋迷走神经和分泌胃肠激素的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血糖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6. [2021山东·7,2分,难度★★★☆☆]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答案
6.C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有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中没有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过程神经中枢中只有一次突触传递,而缩手反射过程神经中枢中不止一次突触传递,所以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会使患者膝跳反射增强,B正确;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的量增加,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以减少氨基酸代谢,减轻病症,D正确。
答案
7.B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进而通过反馈调节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错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B正确;由题意可知,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故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D错误。
7. [2020山东·8,2分,难度★★★☆☆]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8. [2021全国乙·31,9分,难度★★★☆☆]
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该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 运输 (4) 心率加快
胰岛B细胞 (1)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 甲状腺 (5)
答案
8.【参考答案】 (1)胰岛素
(2)促甲状腺激素
(3)体液
(4)心脏(心肌细胞)
(5)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题思路】 (1)胰岛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2)由内分泌腺为垂体、靶器官为甲状腺,可推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3)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4)由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为心率加快,可推出对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为心脏或心肌细胞。(5)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9. [2021辽宁·21,9分,难度★★★★☆]
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如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 兴奋,再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2)当血液中的TH浓度增高时,会 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有 。
(3)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TH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 ;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 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
答案
9.【参考答案】 (1)电信号(局部电流) 体温调节中枢 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2)抑制 TH和TRH两种激素的受体
(3)减少TSH的分泌 抑制
【解题思路】 (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兴奋传到下丘脑,从而引起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最终使TH分泌增加。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结合题中信息,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2)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当血液中的TH(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垂体细胞有TH和TRH两种激素的受体,因此垂体分泌TSH可受TRH和TH的调节。(3)经分析可知,TH进入垂体细胞内,可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TSH的合成量,使TSH分泌减少;另外,TH可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抑制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减少TSH的分泌。
10. [2021广东·18,10分,难度★★★★☆]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 。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 ,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 , 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 (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
10.【参考答案】 (1)伸肌和屈肌 内正外负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
【解题思路】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屈肌以及伸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4)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11. [2021江苏·21,11分,难度★★★★☆]
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2)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 方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的值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随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 ,引起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 方式释放。
(3)胰岛素通过促进 、 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细胞分泌的 能升高血糖,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5)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 的特点,而
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答案
11.【参考答案】 (1)肝糖原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由负变正 胞吐
(3)葡萄糖摄取、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4)①③
(5)昼夜节律 提高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
【解题思路】 (1)人体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2)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的,需要载体蛋白(GLUT2)协助,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的值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随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变正,引起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4)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会影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①正确;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则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会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③正确。
第29练 免疫调节
1. [2020全国Ⅱ·2,6分,难度★★☆☆☆]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答案
1.B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A选项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选项正确;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C选项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选项错误。
2. [2020全国Ⅲ·4,6分,难度★★☆☆☆]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答案
2.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人体可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故即使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A项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能激发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一般也会使人产生抗体,B项错误;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项错误;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D项正确。
3. [2020浙江7月·5,2分,难度★★☆☆☆]
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答案
3.A 接种某种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这种特定的病原体,并不会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免疫能力,A项错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B项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疫苗比注射血清(被动免疫)可使机体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项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因此其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项正确。
4. [2020山东·15,2分,难度★★★☆☆]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答案
4.D 抗体检测法是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的,A正确;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感染早期,会出现可检测出体内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而检测不出相应抗体的情况,B正确;患者康复后,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已被清除,但体内的相应抗体会存留较长时间,因此会出现能检测出相应抗体而检测不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的情况,C正确;感染该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因此可在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体内检测到抗体,其无症状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量小,未出现明显症状,D错误。
5. [2021湖南·6,2分,难度★★★☆☆]
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答案
5.D 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它是鸡的免疫器官,A项正确;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说明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的症状,B项正确;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雏鸡失去了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C项正确;注射IBDV灭活疫苗应在雏鸡感染IBDV之前,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疫苗不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项错误。
6. [2021辽宁·10,2分,难度★★★☆☆]
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答案
6.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仅包含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①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细胞③是记忆细胞,细胞④是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C错误;据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会引发过敏症状,因此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图象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细胞①为T细胞,其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为B细胞,其在骨髓中成熟;细胞③是记忆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
7. [2021湖北·20,2分,难度★★★☆☆]
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
7.C 由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抑制T细胞分泌干扰素,降低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项正确、C项错误;PD-L1抗体和PD-1抗体可使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不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促进T细胞分泌干扰素,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A项正确;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将增强,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D项正确。
8. [2021福建·15,4分,难度★★★★☆]
IFN-Ⅰ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Ⅰ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Ⅰ,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FN-Ⅰ。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Ⅰ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FN-Ⅰ。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Ⅰ。
研究③:3.5%的危重症患者存在IFN-Ⅰ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FN-Ⅰ。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Ⅰ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Ⅰ
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Ⅰ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答案
8.B 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Ⅰ的抗体,如果这些危重症患者用IFN-Ⅰ治疗,则抗IFN-Ⅰ的抗体可与IFN-Ⅰ特异性结合,使IFN-Ⅰ失去作用,故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Ⅰ治疗,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而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存在IFN-Ⅰ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这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据题意可知,部分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缺乏IFN-Ⅰ,血清中缺乏IFN-Ⅰ是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C正确。
9. [2021山东·18,3分,难度★★★★☆](多选)
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9.ABC 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不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利用多种水解酶的水解作用,而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毒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两者机制不同,B错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明显加快,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干扰素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故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10. [2022广东·17,10分,难度★★★☆☆]
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a是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 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是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答案
10.【参考答案】 (1)特异性 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的新冠病毒呈递给B细胞,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细胞免疫
(2)乙 病毒抗原的数量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降低
(3)全程接种+加强针
【解题思路】 (1)分析图a可知,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几乎没有T细胞和抗体产生,说明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的新冠病毒呈递给B细胞,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细胞免疫过程。(2)据图a可知,在乙时间段病毒抗原的数量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降低,因此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3)据图b分析,全程接种+加强针条件下,抗体中和野生型、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能力均大于全程接种条件下的,故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全程接种+加强针。
11. [2021河北·21,10分,难度★★★★☆]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答案
11.【参考答案】 (1)组织液
(2)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卫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机体内针对VZV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
【解题思路】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2)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若呼吸道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故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病毒感染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靶细胞。(3)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导致的。(4)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会受到抗原刺激,之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5)接种第一剂疫苗一段时间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应及时接种第二剂。
12. [2020山东·22,10分,难度★★★★☆]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 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
12.【参考答案】 (1)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解题思路】 (1)一般情况下,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突触。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是由于T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光敏蛋白是一类在生命体内能够应答光信号而产生生理学反应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外离子流动及细胞信号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钠离子通道是膜上存在的允许Na+顺其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的通道。据图2分析可知,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
(4)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确定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的脾神经被切断,对照组不做处理,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即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脾神经被切断的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素养落地】 兴奋通过突触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过T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作用于T细胞都体现了知识与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并预期实验结果,体现了探究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