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0: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目录
02
03
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
05
课堂反馈
06
素养强化
04
自主探究
0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地理差异显著
1. 我国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_____。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_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______。东南沿海地区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____________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______。
升高
降低


湿润
干旱
阶梯
下降
2. 我国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_______,西部____________。
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3.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表5-1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月平均气温 ______℃以下 ______℃以上
年降水量 ______毫米以下 ______毫米以上
0
0
800
800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干湿地区 以____________区为主 ____________区
农田类型 多为____________ 多为____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农作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传统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_____,墙体较_____ 屋顶坡度较____,墙体较___
续表
半湿润
湿润
旱地
水田
小麦
大豆
水稻
油菜






二、四大地理区域
4. 填图:在图5-1中适当位置分别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1. 探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差异,写出确定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
自主探究
气候
夏季风
地形地势
2. 南方人到北方可能会“水土不服”,这是因为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请举一例说明。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言之有理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1·广东省)2021年4月光明日报推出《沿着高速看中国》专栏,见证建党百年中国巨大变化。包茂高速是连接内蒙古包头和广东茂名的高速公路,途经延安、南泥湾等多个革命老区。包茂高速广西桂林段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课堂反馈
A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秋季苹果挂满枝头;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据此读图
5-3,完成2~4题。
2. 该山脉是( )
A. 南岭 B. 秦岭
C. 大兴安岭 D. 天山山脉
B
3. 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4. 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对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界线以北农田以水田为主
B. 该界线以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C. 该界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D. 该界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A
C
5. 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一致的是( )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7月10 ℃等温线
C. 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
6.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图5-4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地传统民居主题邮票,读图可推知( )
A. 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 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 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D. 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A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为如图5-5所示的四大地区,并分别命名为“金色地区”“银色地区”“绿色地区”和“黄色地区”。据此,完成7~9题。
7. 划分“银色地区”的主要依
据是(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降水量
D. 海陆位置
A
8. 下列有关图中各区域地理景观的描述,正
确的是( )
A. “绿色地区”——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银色地区”——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金色地区”——戈壁茫茫,黄沙漫漫
D. “黄色地区”——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
9. 有人认为这位学者的划分方法还漏了一部分,你认为这部分适合命名为( )
A. “黑色地区” B. “蓝色地区”
C. “红色地区” D. “白色地区”
B
10.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独竹漂”(图5-6)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独竹漂”高手脚踩一根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漂行水上如履平地。据图推测“独竹漂”的发源地最
可能位于( )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两河的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学界有着不同的解释。
材料二 秦岭南、北两侧局部区域示意图(图5-7)及西安、汉中两座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5-8)。
(1)西安位于____________地区,汉中位于___________地区。(填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
南方
(2)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三首》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结合图文材料,请你对当时的“泾浊”现象作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泾河主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
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3)结合图文材料,说说西安夏季降水明显少于汉中的主要原因。
西安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4)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座城市1月的气温差异,并从纬度、地形等方面,简要分析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差异:1月汉中气温在0 ℃以上,西安在0 ℃以下。
主要原因:汉中纬度较低,且北部有秦岭阻挡冬季风,因此冬季气温较西安高。
素养强化
秦岭(图5-9)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请从民俗、文化、饮食、交通等方面举例说明。
北方戏剧唱腔嘹亮,刚毅雄壮,而南方戏剧唱腔柔和委婉;北方传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而南方以水路运输为主。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