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2《师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2《师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5 12: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 教案
一、导入
1.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读文章,明其义只是基础,能知道这样的意思、这样的情绪是怎样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这才算是窥其堂奥。
今天我们学习《师说》,目的就是真正去体味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师的语言风范。
2. 学生齐读文章,对文章形成初步感知。
二、析其文
问题一:文章须有写作的由头,由头,既是引发写作的缘由,有时也隐含了写作的目的。就《师说》一文而言,其写作的由头在文中最明显地表现在哪里呢?
【详析】《师说》的结尾部分,既表明了自己写此文的缘由,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李蟠是一个笃行古道的好学青年,“不拘于时”,诚恳拜师,而韩愈对此大加赞赏(“余嘉其能行古道”)。这就是写作的缘由。其中作者对“古道”的赞赏,对与“时”的贬斥,态度鲜明。
在此环节需要落实的文言词语是:
1. 不拘于时:表示被动关系;
2.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扬。
问题二:根据上一个问题,我们有了进一步的问题:(1)古道是如何的?(2)当时的风尚又是如何的?
【详析】古道,指的是古人所奉行的从师学习的原则。“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一种现象,真正的古道,应该体现在第一小节中。当时的风尚,则是“耻学于师”。学生往往容易找到“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要注意帮助学生分辨其逻辑层次(下详)。
在此环节需要落实的文言词语: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 的。
2. 生乎吾前:在。
3. 吾从而师之:追随。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怎么,表示反问。
5. 而耻学于师:以 为耻;向。
问题三: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古道”也就是古人的从师学习之道。能不能概括一下韩愈所说的“古道”究竟包含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详析】第一小节实际上阐述了三个问题:
(1)“师”的本质;
(2)从师学习的目的(学什么);
(3)择师的标准(向谁学)。
而第(1)点,是后两点的基础。所以,古道阐述的就是“学什么”和“向谁学”的问题。
【启发】(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对于“古道”的结论,其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2)这些意思在上文有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吗?
问题四:韩愈又是怎样批评当时的不良风尚的呢?这一段的内容与“古道”的关系又如何?圈出文中需要理解的字词。画出简单的结构图。并小组讨论:(1)交流需要理解的字词;(2)综合各自的结构草图,画出你们小组最简明、清晰的结构图进行大组交流。
【详析】第二段是全文的关键。首先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学习方面的对比,来揭示世风流弊。然后围绕“学什么”和“向谁学”两个方面,对当时的风气予以批判。“童子之师”部分紧扣“学什么”进行阐述;“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部分紧扣“向谁学”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韩愈文章章法谨严的风格特点。
建议落实的文言词句是: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 则耻师焉:名词作动词用,从师学习;
3.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使动用法,使 熟悉(了解);
4.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
5. 位卑则足羞(补充省略部分);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三、得其情
问题五:韩愈说“气盛则言宜”,特别强调充沛的情感对于表情达意的重要性。从第二小节当中你们能不能发现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词句呢?
【详析】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情感是渐次强烈起来的。首先在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后,作者说“其皆出于此乎”,这里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而在分析“童子之师”与作者所说的“师”的区别的时候,用了“吾未见其明也”的陈述语气,情绪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加强。而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部分的结束,则用了“其可怪也欤”这样的反问语气,使得情绪更加激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表达语气的副词以及语气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作者文势汹涌的风格特点。
在此环节需要落实的文言词语是“其”。
1.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推测的语气)
2.其可怪也欤?(表示反问的语气)
(补充问题)如果用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韩愈这样的文风,你们的比喻会是什么?
“韩如潮, 欧如澜, 柳如江, 苏其如海乎?”——吴伟业《苏长公文集序》
问题六:为什么要专门提“圣人无常师”呢?谁能说出韩愈心里的小算盘?体会“如是而已”中的情感。
【详析】这里将圣人无常师的现象单独提出,有两点考量。一方面是可以再次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另一方面,对于韩愈来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做了别人的老师,却又在强调从师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难免有“托大”的嫌疑。要消除这样的责难,就必须强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样一个择师的标准,以“如是而已”强调其寻常性,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就照应了最后一段中的“学于余”,不落口实,针脚绵密。
【启发】回顾最后一段,还有哪个内容没有落实呢?
四、总结
1. 学生活动:说一说《师说》一文,在写作上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2. 教师总结:《师说》一文,谨严者得其章法森严;奔放者得其恣肆汹涌;所谓各得其妙而已。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读书的关键,就是有“会意”的快乐,不仅知其义,更能得其气,这样自然就有了读书的快乐了。
【课后作业】阅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辱书云 直见爱甚故然耳!),与《师说》做比较,想一想,柳宗元和韩愈在个性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