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07: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查阅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科技产品,大家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图片:手机、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三)你想了解现代科技的众多成就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感受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作者简介。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慈溪人,曾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他主编了《科学改变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该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设计意图:本文作者是科学家,通过介绍他的一些资料,使学生对科普类读物产生浓厚兴趣。
(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生字表,学生开火车读。 2.书写提示: “奥”的上面不是“木”,“纪”的右边不是“已”;“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练习组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原子核、物质、哲学”各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查词典理解。“腾云驾雾”的意思联系神话人物来理解。 4.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学生齐读。 呼唤、世纪、技术、改变、历程、超过、百亿、原子核、奥秘、日益、联系、物质、哲学、任何、改善。 整体感知 (一)快速浏览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 (二)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点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段(第2自然段):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四段(第5自然段):科技的发展将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可以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四、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1、2自然段,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用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二)思考:“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发现:探索已经存在的事物;发明: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事物。) 五、课堂小结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很多成就,科技又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有关问题。
布置作业 阅读课外书籍《科学改变生活的100个瞬间》。
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奥、纪、亿 呼风唤雨 发现 发明
教学反思 在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学生比较熟悉,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