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习题课件(全章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习题课件(全章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25 16:34:28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5 奇妙的透镜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C
2.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如图KT3-5-1所示,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对光有_______作用。
凸透镜
会聚
3.如图KT3-5-2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是凹透镜。(均填“甲透镜”或“乙透镜”)
甲透镜
乙透镜
4.如图KT3-5-3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如答图KT3-5-1所示。
谢 谢
C9
009(共10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1.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2.如图KT3-7-1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  )
A.是近视眼
B.一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C.可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
D
3. 如图KT3-7-2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 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在光屏上总能得到倒立、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可应用于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缩小
照相机
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由一组凸透镜组成,它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名称),使物体成正立、____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如图KT3-7-3所示,幻灯机是利用________透镜工作的,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 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
放大镜
放大

倒着
6.如图KT3-7-4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填“前”“上”或“后” )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

变小
原理一样?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或“潜望镜”)。
照相机
谢 谢(共7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1 光世界巡行
第2课时 光世界巡行(二)
1.常见的生活情境,由光的色散产生的是(  )
A.五颜六色的花朵
B.五彩缤纷的焰火
C.色泽鲜艳的彩虹
D.眼花缭乱的霓虹灯
C
2.小红和同学们在实验室找到了红光LED灯和蓝光LED灯,为与这两种LED灯组合产生白光LED灯,他们还需要找到另一种LED灯,它是( )
A.绿光LED灯
B.黄光LED灯
C.蓝光LED灯
D.橙光LED灯
A
3.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在海波溶液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小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
D
4.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如图KT3-1-2),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 500万________(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基色。
光年
属于
5.如图KT3-1-3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______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______。
光的色散
红光
绿光
谢 谢(共8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每年夏季,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对水深度的错误判断是引发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如图KT3-4-1所示,产生这一判断是由于(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A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传播的光路图是(  )
A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图案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D.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C
4.如图KT3-4-2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_侧是玻璃,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 ________。
BO
MM′

60°
35°
5. 如图KT3-4-3所示,在“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中。
(1)有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MN为法线,请你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如答图KT3-4-1所示。
(2)当入射光线靠近水面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面。
靠近
谢 谢(共5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2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二)
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以2 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2 m/s的速度运动
D
2. 如图KT3-3-4所示,将一个光源置于竖直的平面镜前的S点,A处的人会看到平面镜中也出现一个“光源”。图中对于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作图的先后次序)(  )
D
3. 如图KT3-3-5所示,按要求作图。
(1)图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图乙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2)如图丙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如答图KT3-3-1所示。
谢 谢
C9
009(共7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
1. 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4个位置,如图KT3-3-1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 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 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D
2. 如图KT3-3-2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
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D
3.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_______,她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不变
4.如图KT3-3-3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________和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刻度尺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后面的蜡烛总是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
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谢 谢(共7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KT3-6-1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 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
2.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像,如图KT3-6-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3.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  )
A. 10 cm B. 15 cm
C. 20 cm D. 25 cm
D
4.冬奥媒体中心有一种“打盹儿神器”——睡眠休息舱。如图KT3-6-3所示,只要用手机扫描休息舱的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就可以打开舱门进入休息舱休息。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休息舱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此时手机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应把手机靠近二维码
B
5.如图KT3-6-4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KT3-6-4乙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0.0
放大
谢 谢(共6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1 光世界巡行
第1课时 光世界巡行(一)
1.夏夜,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此情景中
(  )
A.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
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说明了一个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________(填“快”或“慢”)。一次闪电发生后4 s听到雷声,估算雷声发生在距观察者________m处。
光沿直线传播

1 360
4.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如图KT3-1-1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蜡烛和灯泡,可以看到蜡烛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蜡烛和灯泡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形
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的
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倒立
光沿直线传播
太阳
谢 谢(共6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图KT3-2-1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2.光线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
A.65° B.50°
C.5° D.10°
D
3.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图KT3-2-2中反射角度数为________;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________。
竖直
45°
不能
4. 如图KT3-2-3所示,按要求完成光路图。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答图KT3-2-1所示。
谢 谢
C9
009